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油气工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学校油气特色与优势,中心在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平台及教学方法、科研促教学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主要特色。
(1)构建了适应不同目标和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按照实验教学改革思路,结合我国油气行业特点,瞄准国际油气勘探前沿,跟踪其发展趋势,中心根据金沙娱场城app7979油气地质与勘探的科研和教学优势,构建了层次分明、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1核心、4层次、6结合、9模块”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该体系适合现代油气地质与勘探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已为国内外油气工业培养和输送了上万名油气地质与勘探人才,他们中大部分已成长为油气地质与勘探的骨干力量,为我国油气工业,尤其西部和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2)完善了信息化、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平台及实验教学方法
中心对3个野外实习基地的10余条野外剖面、5个现场生产实习基地的实习实践环节进行了数字化采集,对74个实验项目、20门精品课程和共享课程进行了信息化建设,结合科研过程中积累的各类地质资料以及国内外相关资源,采用现代网络、3“S”集成、多媒体展示等技术,形成了资料达800G的信息化、数字化数据库和陈列室等实验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建成了以油气地质与勘探实验及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具有高度共享的在线“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并逐步走向数字仿真。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创新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信息平台。
(3)实现了特色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的有机融合
中心依托学校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承担了大量国家、省部级和企业重大工程和基础科研任务,在碳酸盐岩、常规天然气、致密气、页岩气地质与勘探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与优势,研究成果除直接服务于我国油气工业及部分海外油气田,特别是四川及西部地区常规天然气和致密气、页岩气的勘探与开发外,还与中心实验教学有机融合,极大了促进了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类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
近5年,中心凭借在碳酸盐岩、页岩气、致密油气等费常规油气领域长期形成的科研优势和科研成果积淀,制定和参与制定了《页岩气地质评价方法》、《页岩和泥岩岩石薄片鉴定》、《泥(页)岩岩石薄片鉴定方法》、《碳酸盐成岩阶段划分》等多个国家及行业标准,其中《页岩和泥岩岩石薄片鉴定》、《泥(页)岩岩石薄片鉴定方法》、《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划分标准》直接应用于本科生《沉积岩实验》课程“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的鉴别”、“泥页岩、粉砂岩鉴定与识别”等本科生基础性实验项目教学以及研究生实验教学。《页岩气地质评价标准》的制定对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产生了深远影响。
深厚的科研积淀推动了高水平特色教材及实验教材的建设,近5年,中心教师共出版了14部教材,其中,4部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为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2部为石油高等院校特色教材,目前还有18部特色规划教材正在编写中;出版了《重庆天府地区地质考察指南》、《峨眉山地区地质实习与考察指南》、《古生物学与地史学实验实习指导书》、《岩浆岩、变质岩微观特征实用图集》、《沉积岩微观特征实用图集》、《矿物岩石学实验教程》、《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矿物岩石薄片研究基础》、《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图集》等9部特色实验教材。这些教材大都取材于教师科研成果积淀。
主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90%来自于教师科研项目。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近3年,该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涉及碳酸盐岩油气地质与勘探方面内容的占毕业设计总数的35%,常规油气方面占23%,致密(油)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方面占10%,油气地球化学、开发地质等方面占21%。
科研购置科研仪器设备及教师自研自制设备为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已成为学生创新性实验以及取得创新性成果的重要支撑。借助这些平台,近5年,中心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220余项,其中包括多项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心自主研制的干酪根抽提仪,将分析效率在原基础上提高了近百倍,目前广泛应用于本科生“岩石中可溶有机质的抽提及族组分分离”、“干酪根显微组分鉴定”、“干酪根碳同位素分析”等实验项目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