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辉


姓名

韩辉

出生年月

1986.03

职称

教授

硕导/博导

硕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资源与环境

研究方向

非常规油气地质、油气地球化学

所属室所

油气地质教研室

联系方式

Email:   huihan@swpu.edu.cn

个人简介


韩辉,男,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地质和油气地球化学等方面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4项、油田协作课题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学生为第一作者)在《Fuel》、《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on》、《科学通报》和《石油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2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6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多次参加AAPG年会和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曾获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优秀青年论文奖。

目前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评专家、《天然气工业》青年编委,《Fuel》、《Energy   & Fuels》、《Petroleum Science》、《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on》、《Journal of Earth   Science》、《Interpretation》、《Natural   Gas Industry B》、《地质学报》、《天然气工业》、《地球科学》、《金沙娱场城app7979学报》和《中国地质》等期刊审稿专家,中国地质学会会员和四川地质学会会员。

招收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术学位和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先后指导硕士生7人,其中3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获得AAPG助研金,1人获得校十大学术之星称号,1人获得校长奖学金。承担本科生课程《油气地球化学》的教学任务,先后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近30人次,获得校优秀毕业设计1次;指导开放实验5期,2次获得校一等奖。


研究领域


一、 页岩油气地质与地球化学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油气生成、优质储层发育机理与预测、资源评价和有利区预测。研究对象涉及到我国10个盆地15套层系的海相、陆相以及海陆过渡相页岩。目前的主要兴趣点在有机孔隙差异发育机理及其效应。

二、 油气地球化学与成藏

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手段和研究方法,解决油气勘探中的烃源岩评价、油气源对比、资源评价和油气富集规律方面的问题。


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


教育背景:

2011.09~2014.06,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学,博士

2008.09~2011.06,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化学,硕士

2004.09~2008.06,长江大学,地质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7.12~今,金沙娱场城app7979,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4.07~2017.11,金沙娱场城app7979,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项目


1.           陆相页岩有机孔隙差异发育机理及效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1-2023.12

2.           基于有机质类型的陆相烃源岩有机孔隙成因研究,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6.1-2018.12

3.       上扬子地球五峰-龙马溪组与牛蹄塘组海相页岩有机孔隙差异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6.6-2018.5

4.       页岩优质储层主控因素及优质储层分布规律分析测试,中国石油勘探与开发研究院,2020.5-2021.6

5.       川东北地区二叠系-侏罗系主要页岩层系生烃评价和页岩气有利区优选,中国石油勘探与开发研究院,2020.12-2021.12


代表性成果


1.           Han,   H.,   Cao, Y., Chen, S. J., Lu, J. G., Huang, C. X., Zhu, H. H., Zhan, P., Gao, Y.   Influence of particle size on gas-adsorption experiments of shales: An   example from a Longmaxi Shale sample from the Sichuan Basin, China, Fuel,   2016, 186: 750-757.

2.           Han,   H.,   Pang, P., Li, Z. L., Shi, P. T., Guo, C., Liu, Y., Chen, S. J., Lu, J. G.,   Gao, Y.. Controls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sition on pore structure of   lacustrine shales of Chang 7 member from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Ordos Basin, China,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19, 100: 270-284.

3.           Han,   H.,   Guo, C., Zhong, N. N., Pang, P., Chen, S. J., Lu, J. G., Gao, Y. Pore   structure evolution of lacustrine shales containing Type I organic matter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Songliao Basin, China: A   study of artificial samples from hydrous pyrolysis experiments,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19, 104: 375-388.

4.           Han,   H.,   Zhong, N. N., Ma, Y., Huang, C. X., Wang, Q., Chen, S. J., Lu, J. G. Gas   storage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in an over-mature marine shale: A case study   of the Lower Cambrian Lujiaping shale in the Dabashan arc-like thrust–fold   belt, southwestern China, 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 33: 839-853.

5.           韩辉,李大华,马勇,程礼军,齐琳,王琪,钟宁宁.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下寒武统海相页岩气成因:来自气体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的启示,石油学报201334(3)453-459.

全部成果见:(20) Hui Han   (researchgate.net)


研究团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