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 >> 以文化人 >> 正文

以文化人

【文化杂谈】大寒:严寒松柏劲,琼雪腊梅芳
2022-10-21 12:34 宫辞  光明日报

  每年1月20日——22日,太阳位于黄经300°时是大寒节气,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它意味着四时的终结,也预兆着新春的开始。大寒之后,便是立春,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过了大寒,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大寒时节,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大寒时节,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

  大寒节气里,各地农活依旧很少。北方地区老百姓多忙于积肥堆肥,为开春作准备;或者加强牲畜的防寒防冻。南方地区则仍加强小麦及其他作物的田间管理。广东岭南地区有大寒联合捉田鼠的习俗。因为这时作物已收割完毕,平时看不到的田鼠窝多显露出来,大寒也成为岭南当地集中消灭田鼠的重要时机。除此以外,各地人们还以大寒气候的变化预测来年雨水及粮食丰歉情况,便于及早安排农事。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大寒节气,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华南冬干,越冬作的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不过"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到明年麦"。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麦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大寒诗书

  赵学敏用格律诗和书法描述了大寒节气的特色:

《大寒》

赵学敏

极寒暖意扬,空谷瑞兰香。

冰冻长河厚,鱼游深水翔。

严寒松柏劲,琼雪腊梅芳。

冷暖非无序,循缘竞短长。

诗文赏析:

  赵学敏先生《大寒》一诗,是二十四节气组诗中承上启下的一首诗歌,因为大寒节令时期,虽然寒冷至极,但阳气也上升很高,物候呈现出寒冷和阳生兼具的特点。同时,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读诗时,不仅可以品读诗境的优美,还能感悟到生活的乐趣。首联和颔联、颈联都是描写两个相反的物候,形成鲜明对照,生动形象。首联“极寒暖意扬,空谷瑞兰香”,此时天气十分寒冷,但山谷峭壁上却兰花飘香。颔联“冰冻长河厚,鱼游深水翔”和颈联“严寒松柏劲,琼雪腊梅芳”,既是工整对仗句,又把长河的冻冰、鱼游深水、松柏苍劲、腊梅芬芳的相反物候,生动描绘出来了,画面生机勃勃,静谧超旷,把大寒节气的风景表现得如烟如霞、如清风明月般的清新神怡。尾联“冷暖非无序,循缘竞短长”,是全诗的总结,揭示了冷暖有秩序的自然规律,启迪人们道法自然的生活哲理。

名家点评

  中国书协副主席翟万益评价:赵学敏先生与二十四节气发生密切关联,是由于他长期从事县、地、省的领导工作,并且在很多时间里分管农业方面的工作,这样他就必须熟悉掌握当地省、市农业与节候的关系,十分及时恰当地开展工作,因此,数十年来二十四节气深深地铭刻在脑海里,并且他能主动观察学习各地节气和物候之间的差异,如数家珍地说出什么地方在什么节候种植何种作物,他这样切入工作,就能适时地把政府导向和季节气候各种因素统一起来,提升工作指导的正确性。长期形成的习惯,使他对二十四节气产生了特殊的情感。近年他试图用诗歌的形式来抒发对二十四节气的各种感受,每个节气赋诗一首。现已把各个节气的诗歌都写了出来,并用书法的形式加以表现,这也堪称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工程。我们在浩如烟海的中国诗歌里,可以找出诗人们对各个节候的诗歌表达,且是各领风骚,各擅胜场,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感受,像杜牧的《清明》,我们不知读过了多少遍,都给我们一次深于一次的审美感受,我们细味诗人们的立意,又都各不相同,意境迥然。学敏先生并不是在某个季节写所处的情境,他的目的是明白而一致的,就是要通过这个特定的节候,写出一个比较广阔的空间特征,即符合自己认为的甲地的状态,也较生动地表达出乙地同一节候的情况,表现出来的境象又能得到读者最大的认同,在时序上要延续一个年度,在时间上,每个节气之间的跨度只有半个月,其间有差异,差异又不是十分的明显剧烈,这和电视连续剧一样,每集的情节都要有变化,需要一种内在的关联,比起以往诗人们偶尔一挥不同,得用更大的心力去完成,既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表达,同时又得避免自己的相似性写作。所以学敏先生的工作是用诗歌贯通二十四节气,这是一个前人未曾有过的事情,二十四节气诗形成一个系列,像金陵十二钗般生动的刻画出来,对自己更是一个挑战,学敏先生站在这样一个双重迭合的点上,经过探求也取得了令人景仰的佳绩。

  具有诗心的学敏先生,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注意用心观察各个时空中的物候变化,人情状态,数十载这样的积累,和闭门造车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当他秉笔抽思时,生活中的一幕幕情节就会和江河一样荡荡而来,素材取舍是多而精,剪裁巧妙是简而深。品学敏先生的诗,字里行间可以概括为一个“动”字,各种事物形象的运动,把一首诗轰动地生机勃勃,他笔下的田园,充满了“闹”意,而诗人却在“闹”中取“静”,笔舞龙蛇。赵学敏诗的语言特点是平实,不去选用一些华丽的辞藻,但造成的意境却清新活泼,生意十足,故诗人用字如遣将,将动自有十万兵随,于此可窥奥妙。

  赵学敏先生先后三、四年时间花力气写成二十四节气诗,不仅仅是以诗文形式描绘节气物候,而更重要的是用他长期锤炼的书法功底表现出这些诗文的意味来,这在诗书上无疑是一种创新。“诗言志”,“诗意”表达在书法上,这在古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许多传世的经典佳作,如“兰亭序”、“祭侄稿”和“黄州寒食帖”等,都是书法和诗文俱佳的典范。所以,学敏先生的二十四节气诗书是试图恢复这种传统。我仔细观摩气势磅礴的二十四节气诗书展览,有二十四节气诗书写作的目的、意义和序言,有用楷书、行书、魏碑和草书写成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有释文等。再仔细研究,作者采用的书体和格式,大都从表现诗的意境考虑,而且笔划结构尽量简洁准确,草书严格历来规范草法。还有一种书写款式,选择了简化字,其用意显而易见,是为了让大众审美易识易读易理解,同样诗文也明晰生动,可以琅琅上口,但都严格符合律诗韵规。观摩、赏读二十四节气诗书展览,可以说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文化享受,不禁常有惊句,也启迪我们对节气文化有新的认知。

  赵学敏先生诗书我常有阅览,但二十四节气诗书同以往不同,不同的地方无论是诗或者书法,都采取了清新简约的手法,力求在书法的气韵、气势上表现诗的意境、意味,应该说作者在这一点上进行了大胆探试。在书法技法上,没有墨守故技,大多率意而为,写得生涩老辣,笔划透出一些拙味,但运笔的超迈痛快都隐藏在字里背后,泛溢出满纸的活泼天真。如《大雪》一首,可能要在楷书的源头找些意蕴,把隶书的手法用楷书来加以叙说,笔触的生和熟在每个字里闪现,但还是熟掩过了生味,由此别具风神。又如《大暑》,又有了变化,甜圆中泛出生拙,笔道很是老到,暗中现出泰山金刚经的风神,却没有刻意把那种风神实现的活灵活现,仅仅是因为书家要在宏阔的书法素材中拣选自己表现材料,滞留于一帖或一个时代,都是无形的约束。看他的楷书,由于有长期写魏碑的功底,看似信手写来,实际有着丰富的内涵。《立秋》和《小寒》是介于行楷之间的一种风格表现,行笔的开张消除了文字结构的平淡,嘎金裂冰的力度贯注到了字里行间,从无奇处可以体感到书法真力的弥漫。二十四节气诗书中草书一路,学敏先生似乎将笔触收敛了一些,从狂草的世界里走回了许多,这可能是他从受众面的角度思考的缘故,度放到了小草到大草的节律段落,率性中总有不少收束,作为一个工程,经过反复追寻,立脚在完满的境地,使人体味再三,从中感受到书家在表现自己诗作时的心手双畅,情味盎然的意兴。

背景资料:

  2017年8月7日,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中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了《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二十四节气专题展》和二十四节气诗书画展,赵学敏先生自作24节气诗词和书法精品同台亮相,再一次引起书法界、诗词界、生态文明领域专家学者和广大学生的高度关注,参观者络绎不绝。大家一致认为,赵学敏先生已经成为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最坚定、最有情怀的推动者、传播者、文明使者,更是备受尊重、知行合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二十四节气专题展开幕式

参观二十四节气诗书画展合影

大寒三候

  一候鸡乳:鸡是木畜,提前感知到春气,开始孵小鸡了。

  二候征鸟厉疾: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上下都冻透了,寒至极处,按物极必反原理,坚冰深处春水生,冻到极点,就要开始走向消融了。

大寒习俗

  1、除旧饰新,准备年货

  大寒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和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2、尾牙祭

  大寒节气靠近农历年终岁尾,做尾牙也是一个重要的辞旧迎新习俗。做“牙”,是指每月农历初二、十六要拜土地公(福德正神),供桌上摆放各种供品,让土地公“打牙祭”。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正好是尾牙。

  3、买芝麻秸

  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争相购买芝麻秸,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求得新年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4、祭灶:糖粘灶王嘴

  大寒期间,农历腊月廿三为祭灶日,自然就少不了祭灶的习俗。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每个家中监察人们平时善恶的神,每年岁末回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奏报民情,让玉皇大帝定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化开,涂抹在灶王爷嘴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让灶王爷说坏话。

  5、数九

  大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北方民间有“画图数九”的习俗,图样有铜钱形、梅花形、文字形、葫芦形等多种,其中以“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最为著名。这种描红帖共九字,每字九笔;从头九第一天开始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笔。每填写完一字,便过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尽。

大寒养生

  大寒是农历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亦是公认的进补好时节。大寒正是一个由冬到春的过渡时期,饮食起居应随之“转轨”。养生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多吃。

  1、安心养性,怡神敛气

  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注意御寒保暖

  由于天气寒冷,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有肌肉萎缩和动作缓慢的现象,因此,选择宽大松软、穿脱方便的冬装很重要。而在内衣选择上,以吸湿性能好、透气性强、轻盈柔软、便于洗涤、穿着舒适的纯棉针织物为宜。

  3、早睡晚起,劳逸结合

  大寒时节,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为了避免寒风的侵袭,理应做到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外出时也要根据自身情况添加保暖衣物。如果室内经常开暖气或空调,除了要经常开窗通风外,最好再通过使用空气加湿器等方法,提高空气中的湿度。

  4、多吃苦味助心阳

  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因此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抵御肾水,滋养心气,以保心肾相交,阴阳平衡。

  5、进补到尾声

  “过完大寒,正好一年。”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正处于从冬季的闭藏过渡到春季的升发中,人们的饮食也应顺应这一变化。冬季进补到这时需收尾,为了逐渐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可适当吃些白菜、油菜、胡萝卜、菜花等味甘的蔬菜。

编辑结语

  “过完大寒,正好一年”,自2018年2月以来,“有礼有节”栏目按节气顺序陆续刊载赵学敏的相关作品,到今天为止正式刊载完成。在这四季变化中,我们徜徉在书法与诗词之间,领略了二十四节气背后的文化内涵,掌握了不同节气的习俗与养生常识。最后,感谢赵学敏先生为光明网提供的精彩内容,感谢他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做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共勉。

  (转自:光明日报;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关闭窗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