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 >> 以文化人 >> 正文

以文化人

【文化杂谈】文化从“自信”到“潮流”:看孔孟之乡如何演绎全新“中国风”
2022-03-21 09:59 陈鸣飞  中国网

在摩托车队上印画京剧脸谱,或是让僧侣在巴黎街头耍刀弄枪,能够吸引到猎奇的目光,却得不到由衷的欣赏与赞许。

为期16天的北京冬奥会,中国对外输出了“拔火罐”、赛场上秦凯求婚的爱情、以洪荒少女为代表的新一代运动员精神。这里面没有哪个是官方从一开始就希望外国人看到并为之着迷的,但恰恰因为全球消费者肯为“古老健康的疗法”、“石破天惊的爱情”和“乐观独立的精神”买账,这些内容才足以形成能够支撑文化产品跨越国界的精神内核,让外国看到一个全新的中国形象,挖掘到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闪光之处,成为本届冬奥会在文化输出上的亮点。

很显然,符号化的文化输出远不及蕴含精神力量的“中国风”来的震撼有力。

中国风离不开潮流、活力与美

今天,当我们再度谈论中国风,它早已不是用水墨、书法或者紫禁城的红墙琉璃瓦来构建的符号形象。对内来说,它是回归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闪耀在华夏文明长河里的经典文化文本;对外而言,它是层层新潮表象之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再解读。

说到底,中国文化自信的目标不见得非要在国外再立一个“孔孟之乡”般的信仰,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足够我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打造出全新的中国风。

在这一点上,没有谁能比“孔孟之乡”——济宁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中国600多座城市,济宁是其中之一,也是文化领域当之无愧的翘楚。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济宁诞生了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及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五大圣人,孕育出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史传千年的梁祝文化、价值连城的汉碑汉画像石文化、忠义刚烈的水浒文化、融南汇北的大运河文化、流艺无声的匠师文化等,拥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孔庙、孔府、孔林,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少昊陵,以及孟庙、朱檀墓、伏羲庙等琳琅满目的历史文化遗迹。堪比一座文化“富矿”。

如此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进行怎样的转化与发展,才能使之融创新性和创造性于一体,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济宁做过诸多探索和尝试。

那是一段蒙太奇:通过高新技术为文化繁荣提供强大动能;打破传播壁垒,为“众所周知”创造必要条件;用新概念演绎传统文化,蔚然成风中增添了些许新奇的因素,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经典传统”借助当代的流行新潮实现自我的再创造。

济宁窥见了门径,要提炼出一种普世价值,辅以中式的美学风格,进行视听化呈现。于是,一场尊古尚今的优秀传统文化“破圈”行动将济宁的软实力瞬间提升至拐点: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要先拿流行文化打头阵,儒家文化之所以2500多年长盛不衰,其中最不缺的恰恰就是“流行”。

流行什么,就做什么。在古树参天、宫墙万仞的孔庙里,吹响一管笛跳起一支舞;在肃穆庄重的孔子博物馆里,开展多种形式的交互式体验;换上汉服,整冠列队,在鸣赞官的带领下静心、沐手、熏香,依次入席,体验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官场食礼;剪纸、刻章、射箭、香囊制作、礼敬先师;太白楼上盘旋着无人机,甏肉干饭端上外国人的餐桌,就连鲁H的车牌都被写入歌词里……同样的场所、场景和场合,对于体验者而言,曾经的流程有多繁复,而今的心情就有多雀跃。随着汉服热在街头兴起,《论语》成为孩子们的早读书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逐渐变成全民爱好,各类传统文化摆脱刻板印象,纷纷以改良的表现形式加速融入群众的当代生活,济宁俨然触摸到了引领中国风潮的真谛。

依托载体文化才能“任意行走”

很多孩子了解毛利人,是通过迪士尼动画《海洋奇缘》。更有通过《美食总动员》了解法国美食,通过《寻梦环游记》了解墨西哥亡灵节,通过《花木兰》了解木兰从军。

文化想要“任意行走”,需要载体。

当下究竟是谁在决定着城市的文化?与父辈用体力、砖瓦和汗水建设城市不同,新一代年轻人正用特效、算法与屏幕重塑城市,这些设施手段犹如载体,承托起城市全新肌理的同时,也为城市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为城市文化的集中和多元化展示铺设出无限广阔的舞台。

济宁这座城是有文化根脉的。“百里洸府河风光带”水活流清,“老运河记忆修复工程”碧水灵动,孔孟、运河、水浒、微山湖等连点成线,一个世界级旅游景区规模渐显。随着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挂牌成立,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孟子研究院、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建成使用,5届国际孔子文化节、3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第3届中国网络诚信大会、第5届“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世界文化旅游名城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有了承载平台,通过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合作,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从2020年开始,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与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融为一体,两个重要文化品牌的强强联合,从祭孔大典、开幕式和世界儒学大会三大文化节主题活动,到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化、旅游、商贸科技活动,推动构建全方位、多维度、宽领域的对外传播体系,努力打造讲好中国故事、深化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阵地,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传文化。

这无疑是一次生动实践,而济宁恰好亲历并见证了其中所有细节,在历练中一路成长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路者、先行者。

生活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传统文化里不是没有瑰宝,只不过人都是活在现代向往未来的。

生活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放眼全世界,抛开意识形态谈文化,剩下的关注点全是生活。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并不是把人民的生活高雅化传统化之后再输出,而是生动展示被文化浸润透了的日常生活。

对此,济宁深谙其道。

一砖一瓦间,济宁建立起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6个所、4480个实践站,建设标准化儒学讲堂3841处,打造市级儒学讲堂示范点475处,开展“母子传承国学”主题活动1360余场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实践活动11000余场,服务群众100余万人次。建成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22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260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

这些数字是“活”的,在一退一进中,“儒学原乡·文化圣地”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越擦越亮,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通到底,15分钟城市阅读圈连同50家城市书房一起,为市民提供兼具4点半课堂、城市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志愿者之家等社会功能的24小时服务。

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在日常生活里,衣食住行浸润了仁义礼智信的风范,柴米油盐融会了温良恭俭让的情怀。“道德模范在身边”“善行济宁”“遇见济宁”等一批主题宣传品牌应运而生,仁义任城、端信兖州、诚信金乡、礼孝嘉祥等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道德品牌相得益彰,这个独具特色的文化高地凝聚起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强大正能量,演绎出文化济宁的壮美篇章。

而万千百姓的安居乐业,又何尝不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最值得守望的幸福?

从文化自觉演变为文化自信,进而掀起文化潮流,济宁早已打通了高质量发展思维里的“墙”,不需要再去坚守“钟摆般精准的生活”,在“孔孟之乡”对于中国风最新的演绎逻辑里,越传统,越新潮;越中国,越世界!

(文:陈鸣飞    图片由济宁市委网信办授权发布)

(转自:中国网;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关闭窗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