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素质教育 >> 以文化人 >> 正文

以文化人

【文化杂谈】文艺复兴时期的浪漫 | 宇宙星辰,皆可为诗
2020-06-22 10:56 北京大学出版社 

自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哲学起,后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发展,直到公元2世纪的托勒密天文学,形成了西方最古老的宇宙论,常被称为“毕达哥拉斯-托勒密宇宙论”或“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宇宙论”。

到了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又把基督教观念融入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宇宙论之中,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古老的宇宙论。

这一古老的宇宙论直到17世纪上半叶,都在英国思想中占有压倒的地位,它的影响甚至波及18世纪上半叶的英国诗坛,直到哥白尼学说最后站稳脚跟为止。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诗人们继承了这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并在他们的作品中加以广泛运用,从而为英国诗歌增添了丰富的营养和巨大的活力,使之充满艺术的魅力和哲理的光辉。

从传统宇宙论的角度来阅读和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往往会发现这样的事实,即卓越的诗人总是力图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反映传统的宇宙模式,并赋予源自宇宙的各种意象以某种哲理、神学思想、道德涵义或价值观念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诗人大多遵循“摹仿自然”的诗学,而摹仿自然实质上就是摹仿宇宙。因此,这一时期诗人们的成功作品大多是诗人在主观上精力摹仿宇宙、而在实践上也成功地模仿了宇宙的诗歌。可以说,伟大的诗人都是天文学诗人,这其中的杰出代表是但丁、弥尔顿和斯宾塞

“地心说”代表人物托勒密

但 丁

诗人们对宇宙的摹仿涉及托勒密宇宙的方方面面。譬如,对宇宙空间结构的摹仿

但丁的《神曲》是文学中摹仿宇宙的杰作,其中以中世纪被基督教化了的托勒密宇宙结构为框架,描绘了诗人穿越宇宙空间的旅行,这种空间表现了14世纪基督教所构想的宇宙。

诗人随着贝雅特丽齐,首先从地球表面出发,逐渐下降到地下,经过与上界九重天相对应的地狱九圈,然后抵达处于宇宙中心最适合魔鬼及其追随者居住的最低贱、最腐朽的区域。

随后,诗人又从地球另一端返回地球表面。在那里,他看见炼狱的山丘,这山丘的根基立于地球上,它的顶端则送入上面的大气区域。

通过炼狱之后,诗人又穿过气层与火层,上升到天体区域。最后,他 穿过各重天,与住在每一重天的精灵相继交谈,直到最终看见天堂中上帝的宝座。

显而易见,《神曲》的空间结构借鉴了托勒密天文体系。这种空间结构是富有象征意义的,它反映了人类的希望和命运

但丁

人处于从地球中心直到天堂中心的中间位置:一方面,人生活在地球表面上,接近地球的卑贱而腐朽的中心,但另一方面,人从地球表面也可以仰望到天体世界。

人生活在不安定的状态之中,既接近地狱,又处于无所不在的上帝的视界之内。根据传统的宇宙意象“存在之链”的概念,人处于动物和天使之间,他既有肉体和灵魂,又具有情感和理性,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联结环具有双重性质

人所具有的这种双重性和他在宇宙中所处的中间位置都加强了基督教思想中人必须在善和恶之间、在天堂和地狱之间进行选择的意味。这是一种极富喜剧性的选择:他可以追随肉体而下降到地球那腐朽的中心——地狱,也可以追随灵魂而逐步向上穿过各重精神领域抵达上帝的寓所——天堂。

总体来看,《神曲》的空间结构体现了宇宙的秩序等级与和谐。正如格兰金特指出,在《神曲》中,“一切主题中最广泛的主题,即人类的罪恶和拯救的主题,与宇宙的伟大相协调”。

弥 尔 顿

英国诗人弥尔顿(1608-1674)在他的伟大史诗《失乐园》里也同样采用了托勒密宇宙的空间结构

但是,《失乐园》的宇宙与但丁的宇宙不同。在但丁笔下,地狱位于地球的中心。而在弥尔顿笔下,地狱距天堂相当于地球距天堂的三倍远,也就是说地狱远离地球

弥尔顿认为,“如果整个世界都将最终毁灭于大火,那么由此可以断定,地狱若位于地球的中心,它就必然同其周围的世界共命运;这是万劫不复的灵魂最期盼不过的一种圆满结局了。”或许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弥尔顿才使地狱远离地球的。

尽管如此,弥尔顿描绘人类堕落的人间舞台仍然是一个独特的、稳定的、处于宇宙中心位置的体系。因此,和《神曲》一样,《失乐园》的空间结构以不尽相同的方式表明了宇宙秩序和等级

诗中有四个区域,顶端是上帝、圣子和众天使居住的“天堂”,往下是“混沌”,其间悬挂着由一根金链从天堂垂下来的新创造的世界。底端是撒旦和反叛天使们被打入其中的地狱。

这四个区域不是截然分开、互不相通的。善、恶天使、圣子以及“罪恶”和“死亡”,都在各个区域上下穿行,虽然有所限制。

这种空间结构有深刻的寓意:大天使和撒旦都可以穿过各重天体领域到达地球上的乐园,从而暗示在乐园里同时存在着善和恶,而人类则处于善恶之间,既有堕入地狱的危险,又有获得拯救的希望

因此,和《神曲》一样,《失乐园》也充分体现了“一切主题中最广泛的主题,即人类的罪恶和拯救的主题”,而这个主题也同样“与宇宙的伟大设计相协调”。

弥尔顿及其著作《失乐园》

斯 宾 塞

在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中,有时甚至连一首短短的十四行诗也可以通过对大宇宙的直接摹仿而成为一个小宇宙

譬如,斯宾塞《爱情小诗》第60首十四行诗就是建立在大宇宙意象的基础之上的:

那些善于使天体运行的诸神

给每颗行星都定下不同的年,

在这周期完成它圆形的航程,

如火星六十年跑完它的那重天。

有趣的天使在我身上运转

他那颗明亮的行星,一年已度过:

这一年对于我似乎漫长无边,

长过我度过的全部四十年生活。

按情人簿子上发明的算法来说,

丘比特那重天就包括四十年时光,

这时光我在焦思烦恼中消磨,

它因为我的痛苦而更显漫长。

从今以后,让我爱人的行星

缩短路程吧,或缩短我的生命

这首诗开头的两行就提及天体运行和运行的时间。据传说,七颗行星中每颗行星都由一个神灵掌管,如土星的神使萨图恩,木星的神使朱庇特,火星的神使马耳斯,等等。此外,根据托勒密天文体系,每颗行星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不同,月亮需29天,太阳需365又四分之一天,等等。

斯宾塞巧妙地运用这些传说和理论来表现他的求爱过程。他把自己地身体比作一个宇宙,在这个宇宙中,他又戏谑地杜撰了为“有翅的天使“小爱神丘比特所掌管的一重天。

爱神的那颗行星在他这个”宇宙“中已运转了一年,暗示诗人求爱已达一年之久。而这一年对于他似乎”漫长无边 “,比他度过的四十年还要漫长。

诗人之所以说”四十年“,是因为他写这首诗时已四十岁左右,而他为追求他爱慕的人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难。因此,他渴望“从今往后,让我爱人的行星缩短路程吧,或缩短我的生命”。

斯宾塞

显然,诗人所爱慕的女郎也主宰着一重天。诗人请她缩短她那重天的轨道,暗示恳求她赶快表态。这样,爱神在诗人身上的行星和女郎的行星将会尽快会合,即尽快结婚。否则,她将使他悲伤而死,缩短他的生命

这首诗完全是以托勒密宇宙为基础的,依照行星由神灵掌管以及行星运转的时间,诙谐地杜撰了为爱神掌管的一重天,并渴望爱神促使他们各自的“爱神星”加快速度,表达了诗人渴求与爱人喜结良缘的希望

综上所述,作为创造者的诗人按照严格的规则把他的诗歌构思为一个小宇宙。但是,在那较大的整体中,他有时却产生了一个微型宇宙。他在穷尽了一个有限体系内的可能性之后,又产生了一个象征完整性的缩影。

他把所有可能的构成部分组织成为单一的整体,又达到摹仿宇宙的多元一体模式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在较大的整体中,诗人有时却产生了一个微型宇宙,我们可称之为“小宇宙中的小宇宙”

今天看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宇宙图景是想象的产物,它建立在谬误的科学基础之上。然而,它也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灵感来源和创作动力。

西方传统宇宙论由于综合了古代天文学、哲学、神学、伦理学、神话传说和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的成就而构成了一个光彩夺目、博大精深的完整体系,是西方古人遗留下来的一笔宝贵遗产。

- 版权信息 -

编辑:子水 黄泓

《历史的星空》

《历史的星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与西方传统宇宙论》

作 者:胡家峦 著

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与西方宇宙

图文原载于搜狐号北京大学出版社,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关闭窗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