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词典
当前位置:首页>>栏目名称

社会舆论

发布日期:2011年06月17日          作者:         编辑:管理员         审核:         点击:[]

  社会舆论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表现形式。指相当数量的公民对某一问题的共同倾向性看法或意见。往往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其精神内核是群体意识。其现象外观是议论形态。往往以拥护或反对、赞扬或谴责的方式对某一公共问题作公开的评价。其形成的因素为: (1) 存在某个涉及人们共同利益的问题或事件;(2) 有许多个人对这个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3) 在这些意见中,必有一种具有共同倾向性的意见;(4) 这种共同的意见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对社会产生影响。其形成可来自群众的自发;也可来自通过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以及大众传播工具(报刊、广播、电视等)的有目的的引导,或两者的相互转化,即或先从群众中来,然后经有关权威方面加以传播;或先由有关权威方面提出,然后在群众中传播。街谈巷议的影响有限,只有经过大众传播工具的广泛传播,才能把舆论凝聚起来,唤起人们对某一问题的注意。随着传播工具现代化,社会舆论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既可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又可影响政治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进步的舆论常常成为革命的先导。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形态,需要一定的舆论环境和舆论形态相适应。因而政府和各种政治利益群体都非常重视,往往采用各种方法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和控制。在现代社会,政府主要采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方式对社会舆论进行控制,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舆论战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把“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作为党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 社会舆论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上述辞条引自奚洁人主编:《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0月。)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