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视点
当前位置:首页>>栏目名称

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执政党的政治责任

发布日期:2012年06月09日          作者:         编辑:管理员         审核:         点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之际,回顾总结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宝贵经验,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者和践行者。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民族精神、主导时代风尚,不断提高领导和驾驭意识形态的能力,是党执政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肩负的政治责任。

  价值引领体现了我们党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自觉。差异性是社会存在的客观现实,多样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异质性越是增强,社会思潮越是多样,思想文化越是多变,越需要主流价值观的引导,越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统领,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社会文明向上的要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维系社会团结、促进社会进步,是执政党的执政目标,更是政治责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执政党历来都是阶级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代表者,同时又是全社会精神力量的化身和支柱。如果没有精神力量支撑,主导价值缺失,一个国家便失去了强国兴邦的主心骨,一个社会便失去了凝心聚力的灵魂,一个民族便失去了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一旦精神无所归依、灵魂无处安附,人们就会无家可归。大量事实证明,西方价值个体主义、相对主义、自然主义、虚无主义、怀疑主义等是导致社会有机团结断裂、社会周期性或持续性动荡的重要原因。西方自然主义所持守的“什么都行”的观点,表面上似乎是公正的。实际上,毫无原则、不分良莠地对待一切文化现象和观念,是对落后、庸俗、有害文化现象和观念的放纵;对先进、高雅、健康文化现象和观念的侵害。道德相对主义认为价值是相对的、主观的、个人的,每个人的价值观都同样正当,都可以遵循各自不同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各行其是,必然导致信仰危机、价值混乱和无政府主义。所谓“非意识形态化”、“价值中立”、“去政治化”,不过是掩耳盗铃之举,他们口头上否认“一元价值主导”的普遍规律,而行动上却企图以“普世价值”主导整个世界;表面上攻击别国是“文化专制”,实际上却竭力在世界范围推行价值专制;对己无视和粉饰本国人权劣迹,对人却充当人权法官、推行他们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的制度和标准。事实上,资本主义社会在指导思想一元化的问题上一刻也未放松过。披上自由主义外衣并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社会指导思想一元化的本质,这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伪和特质。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这是规律,也是任务和责任。

  价值引领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执政兴国的重要途径和政治优势。思想理论、价值观念和精神境界上的先进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价值整合是治国安邦的固本之策,提高价值引领能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回望中国共产党91年的伟大历程,党之所以带领亿万人民团结奋斗、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开创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前所未有的伟业,推进了综合国力前所未有的增强,谋求了人民群众前所未有的幸福,成就了社会主义中国前所未有的辉煌,就在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理论的坚定信仰、对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对精神家园的执著坚守、对意识形态的坚强领导。党执政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既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又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内在价值取向和精神之魂,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积极探索用核心价值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立主导、把方向、谋共识、强支柱,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原因,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无比优越和无穷魅力,体现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政治优势。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各种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的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如何打赢没有硝烟的文化战争,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关系人民根本利益,关系党的执政安全,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因而,政治优势只能加强,不能消弱。

  价值引领要旗帜鲜明、划清界限。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褒扬什么、贬斥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毫不含糊。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越是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越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旗帜鲜明地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地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渗透和侵蚀。要敢于和善于做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敢于和善于拿起批判的武器,划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各种错误思潮的思想界限。当前,尤其要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即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此外,还要努力分清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历史反思与历史虚无主义的界限,向西方学习与全盘西化的界限,文化交流对话与文化殖民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文化霸权主义的界限,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与文化保守主义、文化民族主义的界限,寻求人类价值共识与“普世价值”的界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新自由主义的界限,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与新国家干预主义的界限,尊重个人价值选择与道德相对主义的界限,尊重劳动价值、满足正当物质利益与拜金主义的界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界限等等。通过划清界限,提高抵御各种错误思潮、腐朽思想文化影响和侵蚀的自觉性,更好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价值引领要遵循规律、讲究科学。引领不是命令、不是压服,而是要遵循人类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研究社会思潮的社会基础、生成机理、传播规律,预测社会思潮的发展趋势,增强引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引领的科学化水平。要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主导性与包容性的关系。主导不是强求一律、抹杀差异,包容也不是放弃原则、一味放纵,而是要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多变中求认同。二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把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与提升个人精神境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与解决实际利益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人们在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是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把价值理想的先进性与价值实践的务实性、社会大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精英群体的价值追求、对社会的广泛性要求与对部分群体的先进性要求统一起来,讲究价值要求和实践的层次性,注意价值体系建设的渐进性,加强价值规范的明示性。四是思想教育与加强管理的关系。一方面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活动,在贯穿、融入、渗透上下工夫。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真正使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强化阵地意识,突出加强传播媒体、文化市场、讲座论坛等管理,加强舆情监控、分析和研判,加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坚决抵制错误思潮的渗透和蔓延。五是管理引导与发扬民主的关系。科学把握加强管理与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的关系,大力营造既稳定有序又生动活泼,既积极健康又宽松和谐的氛围,不断提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科学化水平。(执笔:李毅、李清华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上一条:让世人更清楚地了解中国西藏的历史和现实 下一条:四川为什么能够“加快发展”?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