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说到底应该是青年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抓紧落实,许多地方出现了“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良好局面,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网民们的关注和欢迎,同时也有一些怀疑与猜测的声音。为此我们认为,为进一步促进“不拘一格选人才”,在青年人才选拔工作中必须做到“六个统一”:
第一是遵守规则与破格提拔的统一。
俗话说“不以圆规,不成方圆”。在青年人才选拔工作中,如果没有一定的招聘与甄选规则和程序,则难于保障此项工作的公正性、也难免会被许多不良企图的人钻了政策的空子。这些规则主要包括选拔的标准、程序与政策等,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青年人才选拔工作的透明、公开、平等、竞争与择优等。但我们也要看到,一般化的规则,主要是针对普通大众的。对于特别优秀的青年人才,还需制定特别的人才选拔例外政策。否则,特别优秀的青年人才则可能因为与众不同,而被常规的招聘政策所抹杀。因此,在青年人才选拔工作中,既会涉及一些常规的程序化决策,也会涉及一些非常规的例外决策,两者必须兼顾。
第二是注重品德与看重才干的统一。
青年人才选拔要德才兼顾,以德为先。我国的青年人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党的事业的薪火传递者。要担负起党、政府和人民交付的这些重任,就要求我们的青年人才要有心存大志、乐于奉献、吃苦耐劳、勇担责任等崇高品质。另一方面,改革开放是一项要靠真才实学才能成就的事业,因此青年人才要有真实才干,才能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任。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一技之长,没有真才实学,就无法担负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任。因此,在青年人才选拔中既要坚持以德为先,又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的现代化事业提供足够的又红又专的人才保障。
第三是考察资历与看重能力的统一。
资历是资格和经历的简称。一般来说,资历记录了一个人在学习与工作中,不断成长的过程。假定学校和单位的选拔制度有效,则一个人的学历越高、就学的学校越好、工作的单位声誉越好,则他的能力可能就越强。随着我国各项招考选拔制度的完善,以及各类人才市场的规范化管理,资历的有效性将会进一步提升。因此,今后在招聘选拔中要更加重视资历的参考作用。但问题是,青年人才资历较浅,并且他们往往是各种现有招聘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在招聘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而青年人才具有知识水平高、合作意识浓、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等优势。在招聘中如果一味强调按资历选人,则许多青年才俊将被现行人才选拔招聘制度所埋没。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考察资历,又注重能力,尤其是要看重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四是了解潜能与评价业绩的统一。
潜能一个人潜在的能量。一个人的潜能越大,则其今后对组织的贡献就会越大。潜能的背后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青年人才的潜能表现是多方面的,如可包括专业潜能、领导潜能和管理潜能等。当然,一个人的潜能要表现为实际的行为与业绩,还受环境、激励力和内驱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青年人才觉得环境对自己不利,如在单位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或者他有好的工作表现,却没有得到恰当的表扬与激励,则其未来的工作表现未必就会好。因此,在青年人才选拔过程中,既要考量其现有的业绩表现,以及这些业绩表现背后的影响因素发挥了何种作用,也要考察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
第五是个人表现与群众舆情的统一。
当今时代既是竞争的时代,更是合作的时代。现在的许多工作都要求以团队的形式来展开,而不能再靠个人单打独斗。青年人才要有良好的发展,就要融入到各种团队中去工作。在团队中,青年人才除了要有一流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懂得如何在团队中与人沟通、合作与妥协,如何与人快速建立互信等。在团队中,一个人的良好表现,往往还取决于其他人的有效配合。而要取得他人的有效配合,青年人才自身也要积极主动地配合他人。因此,青年人才的工作表现是否良好,往往可以从他周围人的舆情中表现出来。也正因如此,在青年人才选拔招聘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周边利益相关者对他的评价,也就是要将青年人才的个人表现与周边的舆情统一起来。
第六是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统一。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而未来是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之上的。青年人才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之外,还要努力继承好党、国家和民族的各项优良传统和好的作风。如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精神、延安精神,改革开放之前的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改革开放之后的开拓创新精神等。同时,青年人才也不能固守于传统,不敢越雷池一步。如果这样的话,将会葬送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青年人才就是要有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的勇气,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挑战旧框框。社会大众也要为青年人才成长与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要鼓励青年人才接纳新思想、采用新方法、应用新举措,取得新成效。真正使青年人才成为优良传统的继承者,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