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视点
当前位置:首页>>栏目名称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发布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作者:         编辑:管理员         审核:         点击:[]

  韩庆祥、邱耕田、王虎学在《哲学研究》2012年第8、9期撰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就其本义而言,是站在大众立场、为大众立言、为大众提供现世智慧并极力维护大众利益的学说,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世界中,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却与大众渐行渐远呢?原因很多,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我们没有完整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没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进而导致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误解,把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变得支离破碎。所以,从整体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进而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形象,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大课题。
  文章指出,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首先,整体性内在要求并体现为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其次,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只有作为一个整体,马克思主义才能诞生。最后,当列宁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时候,实际上就蕴含着一个前提,即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
  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完整图景具体呈现为以下八个方面。
  1.“形成”的整体性。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来看,马克思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又以一种“整合—创新”的视野超越了它们的局限,把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方面整合在一起,进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2.“主题”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始终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这就是“破解资本占有劳动的秘密与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方法”的整体性。方法取决于问题的本性。问题的整体性内在要求用整体性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具体体现为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经济问题哲学分析,经济问题政治解决。4.“理论”的整体性。运用整体的方法破解整体的问题,必然产生整体的理论。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首先集中体现在其核心理论即人的理论的内在逻辑的完整性上。5.“发展”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形成以后,其理论处在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不同的侧重,但其前后的发展过程是朝着“整体性”的目标前进的,也可称之为“连续性成长”。6.“形态”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呈现为不同的形态,即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性的“政治形态”、突出马克思主义学术性的“学术形态”和注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大众形态”。7.“功能”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在其功能上集中体现为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统一。8.“叙述”的整体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叙述其新世界观及理论学说时,常常是着眼于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即:唯物史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对现实生活世界的总问题进行的具体分析,科学社会主义是得出的结论。
  文章指出,应该运用“整体性”的框架来完整理解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当前,我们要完整理解并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揭示出来,更为重要的是要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追求,即把“整体性”作为一种框架,来重新解读经典马克思主义,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新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戴菁)



上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现代化的新路径 下一条:袁贵仁:中国教育巨变的重要启示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