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视点
当前位置:首页>>栏目名称

“游子归来”助力富强 书写香港与祖国同在的辉煌篇章

发布日期:2012年06月28日          作者:         编辑:管理员         审核:         点击:[]

  每年“七一”维港之夜的烟花,绽放着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每天金紫荆广场招展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记录着共和国第一个特别行政区成长的年轮。

  十五载团聚复合,十五载共同生活,十五载互动融合,十五载风雨波折,归来的游子宛如束发少年,在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征程中,意气风发,独领风骚。

  引进“出走” 资金管理续推经济腾飞

  2010年12月20日,深圳市委书记王荣一行去香港宣传推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邀请香港各界实地考察、投资、开发,共同打造“东方曼哈顿”。利用香港的资金和技术,学习香港的管理和经济,向香港靠近,与香港接轨。一条深圳河,见证着香港对于深圳崛起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从名不见经传的南国小村,到屈指可数的国内大都会,深圳从诞生到成长,从发展到进步,都离不开香港的带动和传动。回归15年,这种贡献更博更广,更细更深。

  回归15年来,穿行深港两地跨境货车川流不息,文锦渡口岸不够用了,皇岗口岸不够用了,启用才5年的深圳湾口岸又快不够用了。回归15年,来自香港的投资源源不断,总额已达600亿美元,占深圳外来投资的2/3;深圳通过香港出口的产品金额粗略统计超过9000亿美元;深圳企业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集资约3000亿港元;通过深圳各口岸出进香港的人次达到20多亿……深圳居民前往香港购物游玩,香港居民为深圳带来市场消费。

  不仅深圳,广东能够在改革开放中“一马当先”,领跑全国,香港的资金和技术起着首要作用。截至2011年底,省内港资企业累计已有11万余家,合同利用港资2800多亿美元,超过同期港商内地投资总额5200多亿美元的一半以上。发展最快的上海、北京等大市大省,来自香港的技术、贸易和资金也独占鳌头。有数字为证:截至2011年,北京港资企业超过1.1万家,投资额200亿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3;上海吸收港资1100多亿美元,高居外来投资地榜首,占到总数的三成以上,而沪企通过香港累计集资2000多亿港元;环渤海“经济重镇”天津,实际利用港资300多亿美元,港企超过7000家。

  “香港对广东省的发展、对国家改革开放的贡献很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如此评价。“上海的发展离不开香港的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这样表示。

  大省大市以香港作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战略,香港的作用也无可替代。

  2012年6月11日,香港湾仔会展中心旧翼S221会议室,贵州省招商团与数十家港商对接,签下82个投资项目,投资总额165亿港元。这已是贵州继去年赴港招商后的又一次频密“攻势”。

  回归15年,国内的各省、市、自治区累计赴港招商400多次,且不算地级城市单独前往招商。签订投资合同接近3万亿港元。差不多周周有招商活动,月月有省市一把手在港推介各自的投资项目。

  “我们这一辈带着资金、技术、厂房等回到内地;年轻的一代,运用香港的优势和知识,将书写出香港与祖国同在的辉煌篇章。”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这样概括香港在祖国经济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升级转型,共和国特别行政区香港以自己的独特优势,又逐渐扮演起任何省市都无法承担的重要角色,这就是李克强副总理所概括的“三大作用”,一是通达国际市场的窗口和平台作用,二是服务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三是联系两岸四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事实上,随着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内地企业步出国内首选香港。据统计,3300多家企业,超过10万亿港元的内地资产分布于香港的金融、航运、建筑、旅游等领域。与1997年相比,企业数量增长了近1倍,总资产增长了5倍,净资产增长了15倍。香港回归以来,内地企业在港上市集资累计超过3万亿港元。

  引进来的还有先进的管理和理念。1995年通航的珠海机场,开头十年利用率最高仅有7%,运送旅客77万人次。2006年10月,香港国际机场正式托管珠海机场,为珠海机场注入全新的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短短一年内,珠海机场运送旅客跃升至100多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1万吨,航空器起降架次2万多架次,创造启用以来的最高纪录。

  香港元素在祖国经济腾飞中的巨大作用和贡献,完全证明了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远见卓识。

  高度自觉 回归游子燃烧爱国激情

  香港,曾是民族历史的痛楚;伴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成为祖国统一大业的第一个幸运儿,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最持久最能引起共鸣的主题。

  回归祖国的香港不负厚望,在“一国两制”的构架下,特别行政区“两制”形成的多元形态,在“一国”的旗帜下,汇总为悦耳的和声。

  每年两会,来自香港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与内地代表和委员一样,畅所欲言,纵论国是。分布各地的港区政协委员,同样成为各地和基层政府的参谋和助手。

  特区政府从行政长官到司局部门首长,从立法会主席到大法官,虽享有基本法保证的另一种体制的权力,但在重大政治问题上,都自觉与中央保持一致,自觉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形象。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就明确要求美国停止向台湾军售。行政长官曾荫权访日时立场坚定地指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有关争议要在外交层面处理。候任行政长官梁振英也强调,祖国统一大业中,香港不是旁观者,应该发挥积极作用。

  2009年7月30日,香港会展中心新翼大厅,多个促进和平统一的社团整合而成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成立大会在这里举行。大会宣示,作为全香港反“独”促统的组织,“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要利用香港独特的地位,促进两岸交流,捍卫祖国统一。

  随后,一系列活动次第展开:“港台经济文化合作协进会”成为民间交流平台,香港特区也在台北设立了“香港经济贸易文化办事处”。特区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反对“台独”的香港民众,始终占据75%以上的多数。

  回归后的香港教育为国争光,成为中国的骄傲。4年来,在世界多个大学排行榜上,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校龄只有21年的香港科技大学先后跻身世界50强。

  心系同胞 扶难助困演绎爱心美德

  北京争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其中的马术比赛由香港承办。按惯例,筹办至少需要六七年时间,而香港接到承办通知时已不足3年,但还是无条件接受国家重托。随后的1000多天里,这一赛事需要的所有准备如期完成。

  心系祖国,贡献祖国,当然不只是奥运。自回归之日,甚至回归之前,港人总是以极大的热情、令人惊叹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感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上海世博会,港人捐款超过2个亿;神五、神六、神七飞天,港人捐款数十次,累积超过3000万港元。

  祖国的喜事盛事,香港的参与贡献不可或缺。祖国面临困难遇到灾难,港人更是义不容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5·12”汶川地震,消息传到香港当天,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著名骨科医生梁国穗当即打电话给香港医管局,要求参加医疗队并尽快赴四川救灾。地震第三天,200多位医护人员自动报名,12名有救助经验的医疗人员组成第一支医疗队,前往成都。

  震后不到7天,香港各界自发募捐、商贩义卖、公司捐助已达10亿港元,灾后捐款总额更超过130亿港元。

  一位50岁的香港工程师,宁愿放弃在港的高薪优职去灾区当“义工”,亲自监督施工,确保钢筋、水泥的用量完全符合甚至高过标准。这位工程师在新建成的校舍前自豪地说,以后九级地震也不怕了。

  2010年的玉树地震,香港两位志愿者成了舍己救人的英雄。平时默默无闻的黄福荣为营救6个师生不幸罹难;另一位志愿者曾敏杰在运送御寒衣物途中车祸身亡。两个热血男儿,将对同胞的关爱长留于青藏高原。

  回归15年,捐款救灾,捐款助学,热情慷慨,默默奉献。从南方水灾、云南地震、广东风灾等救灾捐赠活动,到“希望工程”、“苗圃行动”、“春蕾工程”等扶贫助学活动,再到“健康快车”、“光明行动”、“亮睛工程”等,港人无役不与。

  香港,这颗共和国版图上的新星,以其特有的英姿,为祖国贡献着力量。

 

上一条:我国大力推进教育公平 从“上得起学”到“上好学” 下一条:袁贵仁:高校是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重要基地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