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记者采访了中央纪委研究室研究员邵景均,他认为,近年来,国人对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日益关注,也格外关注中共中央纪委及其主要领导人的态度和观点。党的十八大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就“反腐”话题频频发声,措辞严厉。这给广大干部群众以极大的振奋。
11月19日,在中纪委新领导班子同机关见面的第一次会议上,王岐山书记说,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查,不准党内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处。要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11月30日,王岐山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要清醒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研究并实施制度创新,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王岐山书记的这两次讲话,给人的信息是,他和习近平总书记一样,都是真反腐败的。这就使得大家有了信心,有了希望。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腐败便与社会进步如影随形。历史学家吴晗说:“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腐败史。”其实,一部二十四史也是一部反腐败史。反腐败斗争实践表明,在我国社会条件下,反腐败的关键是领导,特别是最高领导、主要领导。如果领导真的想反腐败,那么反腐败斗争总会取得一定成效;如果领导不想反腐败或假反腐败,那么反腐败就别想有什么真实的效果。如今,习近平总书记、王岐山书记表现出了人民满意的反腐败坚强决心,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反腐败的工作力度一定会更大,反腐败的举措一定会更多,反腐败的成效也一定会更显著。
进步人类的反腐败斗争已经几千年了,不论是国外那些比较廉洁的国家,还是我们中国自己,应该说是要经验有经验,要办法有办法,要理论有理论,要反腐败的力量有反腐败的力量——人民群众。“药方”都有,关键是想不想真的吃药治病。
在王岐山书记主持召开的这次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们提出的一些建议就很好。比如,必须约束和规范领导干部的重大决策权,特别是当这个决策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时,要严格加以规范和约束;应制定一部《政务公开法》,公开是反腐败的利器,只要公开了,很多腐败现象就没有藏身之地;应尽快建立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财产申报制度的关键是公开,公开才能达到财产申报的效果和目的;划清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力关系,应将公权力纳入法治的轨道,制定法律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相互关系,以及机构职能、编制,这对于预防和减少腐败有重要的意义;要推进全方位改革,没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全方位改革,腐败的病根难以消除;反腐机构应“纵向垂直、横向整合”,纵向就是保留中央和省两级机构,省以下都垂直,目的就是实现独立,从而立竿见影,横向就是整合现在分布多个系统,条块、层级分割的反腐部门和力量,改变资源分散、交叉、重叠的状况,以此改变反腐败不利的态势。这些建议,都是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好建议。其实,类似的好建议在民间、在学界、在机关有很多很多,只要领导真的想反腐败,诚心诚意地问计于民,反腐败的好办法有的是!
十八大之后,新一轮反腐败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战鼓咚咚,催人奋进。历史上,腐败可以搞垮一个执政集团,但从来不能阻止人类前进的步伐。反腐败斗争,实质上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少数腐败官员的斗争。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这一斗争胜负的基本走势。所以,对反腐败斗争丧失信心是没有根据的。我们坚信,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圆,腐败这个毒瘤也一定会被我们从人类文明的肌体上切割下去,扔进历史的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