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得益于我们的市场化改革,得益于通过市场作用的发挥释放出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回顾和审视改革开放中我们对市场作用认识的深化过程,可以为我们今天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益的鉴戒和启示。
市场调节作用的不断提升(1978—1992)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1992年间,对市场作用的认识经历了尊重价值规律起航、从计划经济中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市场调节的全覆盖,再到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一个渐进的理论和政策不断提升的过程。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是通过市场发挥作用的,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也就是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1980年2月,邓小平在其所作的《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讲话中明确提出,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要贯彻“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针。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报告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在坚持计划经济体制前提下,有限度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是一历史性进步,但这种调节还只能限制在计划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逐步摆脱这种陈旧观念,形成新的认识,将对推动改革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198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方向,逐步实现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等新的论断。当年10月份,中共十三大报告中不再提“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为主”等字眼,更强调的是商品经济的特性,并明确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较之前一时期,市场作用的范围和内容扩大了,从有限度、小范围扩展为大量、大范围,从计划附属到和计划并驾齐驱、各擅所长。自此,在决策层面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取向改革的认识转变。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不断强化(1992—2013)
改革开放从1978年年底到1992年的10多年来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的作用。
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关键时刻,邓小平又一次从理论上廓清了重大问题上的一些迷思,市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扩大范围的调节手段,而是一种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价值层面的路径选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就是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案》,将宪法序言中“实行计划经济”改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就必须加快所有制等基本制度层面的改革,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重要论断。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生效,中国政府承诺遵守国际规则和开放市场。至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多元化市场主体已经形成,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已经由市场决定,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初步定型。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正式宣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为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推进公平准入,破除体制障碍;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12年10月,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不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就是传统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包容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集中体现为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逐步形成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协调发展的国民经济三分天下。通过所有制改革实现了以产权多元化为核心的经济多元化,为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奠定了一般制度基础。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确立(2013—)
我们党一直在探索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的定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对资源配置是起调节作用、基础性作用,还是起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归根到底就是要回答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守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这一新的定位,是对市场作用认识的又一次深化和飞跃,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虽然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中就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是,对通过什么形式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并不是十分明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相互包容和共同发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通过制度规定,使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得到同等保护,使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的所有制经济之间自由流动,使各种所有制经济之间展开公平的自由竞争,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供求和竞争形成价格,通过价格波动引导资源流向,实现优化配置,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基本要求,也是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最重要的是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进一步放开石油、天然气、自来水、交通、电力、电信等领域的价格;规范土地市场价格,使得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土地在财产权力、市场准入、价格制定和收益分配上的平等地位,逐步实现同等入市和同权同价。
对市场作用认识变迁的几点启迪
回首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我们对市场作用认识的三次飞跃,解释市场作用提升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和历史进步,揭示其间所蕴含的政治智慧,可以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重要经验。
每一次对市场作用认识的提升都伴随着政府作用的调整。对市场作用认识的变迁过程,其实就是市场和政府关系不断调适的过程。改革开放前期,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体现为市场和计划的关系。我们的改革发轫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通过经济计划完全掌控着资源配置,改革者们在尊重现实体制的前提下,以尊重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和发展商品经济为诉求,先从计划控制薄弱的农村改革切入,从小商品入手,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培育市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容许市场对部分资源进行配置。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日益突出,改革步伐就适时加快,提出了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相应的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逐渐变为市场基础和国家调控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和我们对市场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作出新的界定,凡是市场和社会能做的就交给市场和社会,政府的作用就是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供更好的服务。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体现出政府的自我谦抑和包容性政治智慧。所谓的包容性政治智慧,是在坚持政治原则和法律底线的前提下,确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民生福祉为最高追求价值,其余价值覆于其下,此为包。在应对和解决经济、政治、社会领域存在的问题时,容许矛盾和争议存在,对矛盾和争议各方的合理性都予以承认和尊重,寻找结合点,允许各方从不同的视角和思路、采取不同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处理,实现不同方向的合力促成问题的解决,此为容。包容的最终目的是在发展中汲取经验,教育和改变矛盾或争议的各方,形成新的认识、达成共识,共同前进。在充满对崇高而完美理想向往的同时,对于不完美的现实勇于直面,坦然包容,一点点研究新情况,一步步解决新问题,在市场取向的改革道路上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断飞跃。
市场作用认识提升的三次飞跃,体现出政府的知行合一的高度自觉。在宋人沈括《续笔谈》中记载,宋太祖问赵普“天下何物最大”,赵普对以“道理最大”,太祖称善。对于以人类解放为己任的共产党人来讲,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民生福祉是最大的道理,这是“知”的智慧。要实现这种理想,还要有“行”的智慧。孟子讲,“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政治乃众人之事,是一种社会治理事业,所面对的对象,千差万别,为了实现治理的目的,达到共同的进步,在实践中必须要采取以兼顾大道理和小道理,兼顾利益,平衡利益,循序渐进,稳步前行。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直面问题,对于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既要在“知”的方面有正确的认识,又要在“行”的方面有改革的举措。以知行合一的高度自信和自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民生福祉的大目标。(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