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四个全面”有多重视角、多个维度,“全面”是一个维度,“规矩”也是一个维度。从“规矩”这个维度出发,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把“四个全面”连接在一起、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为什么需要这三个战略举措而不是其他举措、这三个战略举措到底是要做什么。
一
“规矩”是习近平同志最喜欢、最经常使用的一个词。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曾在不同场合使用规矩。据不完全统计,习近平同志在两年多的时间中,有十几次强调、阐释规矩。比如,他在2012年11月16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指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2013年8月在辽宁考察时指出:“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2013年11月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2014年6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指出:“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他要求“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等等。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都使用过“规矩”一词,但从没有一个领导人像习近平同志这样频繁地使用。
什么是规矩?习近平同志认为,规矩不仅是指党的纪律,而且是指法律、制度、规定、道德、规律等,不仅包括刚性的规矩,而且包括不成文的规矩。他说:“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也就是说,规矩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涵盖了一切成文或不成文的各种规则,比法律、制度、道德、规律等词的含义都要宽。在这里,理解习近平同志讲的“规矩”,必须把握两点:第一,所谓不成文的规矩并不包括什么“潜规则”、“隐规则”, 不是摆不上桌面的消极、腐败的东西,而是指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指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那些传统、习惯、风俗等。第二,规矩主要是指刚性的、制度性的约束,是对任何人都适用、要遵循的法律、制度、规定、规律等。
习近平同志为什么如此重视规矩?简单地说,既是一种现实的考量,更是一种长远的战略谋划。所谓现实的考量是指,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960多万平方公里、地区差异大、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矛盾凸显,贫富差距拉大,腐败问题严重,改革难度增加,经济增长放缓,理想信念弱化,价值取向多元。面对如此复杂的新阶段新常态,中国如何发展?改革如何深入?如何应对前进道路上的这些挑战?在社会敏感的情况下如何避免犯颠覆性错误?一方面就要“全面”,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整体实施,全方位推进;另一方面就要立规矩、守规矩,用规矩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消除腐败和种种丑恶形象;用制度来调节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经济政策,按照客观规律来确定经济发展速度;通过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等等。进言之,要治理好现阶段的中国,要使我们这个社会井然有序、稳步前行,单凭热情和冲动不行,做事“刮一阵风”不行,决策靠“拍脑袋”不行。一切都必须制度化、规范化,所有人都必须按规矩办事,这是应对复杂、敏感的最佳办法,是保持稳定、有序的最好途径。早在1985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版第111页)
立规矩、守规矩不仅是应对当下中国状况的现实考量,更是一种长远的战略谋划。规矩,特别是法律、制度之类的规矩,一旦“立”下来,就具有稳定性,不能轻易更改,可以长期管用。更为重要的是,立规矩、守规矩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培养“规矩意识”的过程。具体的规矩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的发展或废或改,但如果规矩意识在人们心中扎根,熔铸进血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为习惯,那么,一个社会才真正成为规矩社会、法治社会,一个国家才能真正成为规矩国家、法治国家。习近平同志曾提出这样的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如何实现呢?习近平同志给出的答案是: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我们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除了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之外,说立规矩、守规矩是长远的战略谋划还有更深的意义。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就是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周年时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那么,什么是现代化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国家?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地解决了法治与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下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习近平同志说这话是有针对性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印度尼西亚和巴西。巴西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进入了次发达国家的行列,20多年前就具备了冲击经济大国的基础条件,但在最近的25年,巴西的经济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出现这种状况,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建立相应的制度性保障,没有从人治走向法治。因此可以说,法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也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现代化国家的标志。从这样一个视角来看习近平同志为什么如此重视规矩,我们才能够深刻理解为什么说它是长远的战略谋划。进言之,习近平同志重视规矩,是着眼于“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是要使中国进一步走向法治,是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现代化的国家。
二
从规矩的维度来看“四个全面”,不难发现,规矩实际是把“四个全面”连接起来的一条内在主线。在一定意义上,全面是“四个全面”的最鲜明、最显著的特征,规矩是“四个全面”最内在、最本质的要求。全面的背后是规律、规矩,是立规矩、守规矩,是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办事。这通过具体分析“四个全面”就可以看出来。
从全面深化改革来看,一方面,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他要求:“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是要干什么呢?对此,《中共中央金沙娱场城app7979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给出了明确回答:“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说,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为了别的,就是要完善制度、发展制度。这一点通过习近平同志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解读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来。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机制体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后来,他又通过“两个半程”进一步强调这点。他说,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主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所以,《中共中央金沙娱场城app7979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共分为16部分,第一部分是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其余15部分实际都是讲制度建设:第二至七部分是金沙娱场城app7979关于经济制度、体制的改革,第八至十五部分是金沙娱场城app7979关于政治制度、文化体制机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第十五部分主要是军队体制编制和军队政策制度的改革,第十六部分是主要是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还是从体制上保证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看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就是要立规矩。
全面依法治国,当然也是立规矩、守规矩。全面依法治国无非是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立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二是执法、守法,就是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在对《中共中央金沙娱场城app7979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说明时,习近平同志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要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全面从严治党,怎么严、如何治呢?对此,习近平同志有明确回答:“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为什么要靠严明纪律?一方面,我们党是一个在大国长期执政的、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当前,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这些危险和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些危险、应对好这些考验,党就会走向衰败,就可能会亡党。面对艰巨的任务和复杂的环境,要治理这样一个大党,就必须靠纪律。习近平同志指出:“身为党员,铁的纪律就必须执行。毛泽东同志说,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如果党的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习近平同志用一些名言来说明从严治党中规矩的重要性:“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游必有方”,“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道私者乱,道法者治”,“纪纲一废,何事不生?”等等。另一方面,现在我们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重要原因就是制度的不健全和对纪律的突破。习近平同志指出:“干部出问题,都是因为纪律的突破。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党的各项纪律都要严。”所以,习近平同志提出从严治党就要用制度管党、用纪律建党,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因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他强调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他强调要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他对从严治党提出了8项要求;在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他要求“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他又提出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可以看出,所谓全面从严治党,实际也就是全面加强法律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就是全面立规矩,让规矩无所不在,没有漏洞、死角;就是要让全体党员树立规矩意识,严守国家法律和党内纪律,严格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使党员干部在法律、纪律的框架内行事。
看来,作为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要求都是立规矩、守规矩。由此我们就不难推知,作为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国民生产总值的翻番,不仅仅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是制度的建设、规矩的建设。进言之,全面小康社会一定是一个法律健全、制度健全、纪律健全的社会,是一个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是一个法治思维、制度意识得到极大提高的社会,是一个有规矩、守规矩的社会。
(作者:求是杂志社文化编辑部副主任、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