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的出路:追求卓越,特色发展
——“第十二届全国英语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会议纪要
郑雪、胥瑾
第十二届全国英语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于2018年3月23日星期五在武汉市东湖宾馆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此次大会邀请到了国内英语专业教育专家做大会发言。大会分上午主旨发言和下午分会场论坛发言。金沙娱场城app7979教师胥瑾和郑雪参与了该论坛。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教授都谈到了在英语教学中要从教得好转向学得好,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教学要突出学生中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要以产出为导向教育对接经济发展需求;要突出实训改进,及时评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对专业提出要追求卓越,特色发展的要求,专业发展要保底不封顶,也就是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 将学科发展融入社会发展,新时代英语专业建设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学科建设要以人才为核心,人才培养中要重视文化传承,社会发展。在互联网加的时代,建设学科要坚持国际化,信息化,战略性对应人才需求;创新性培养拔尖技术人才。学科建设应该根据本校校情,院情实力相适应;要科学设计评估体系,关注世界主要外语教学指标,设立学科交叉平台。
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进行了名为“积极培育国家的外语能力”的主旨发言。他提出“外语生活”的概念。他谈到,国家语言能力,是指国家处理国内外事务的语言能力。国家走出去,语言需先行。为使国家拥有强大的外语能力,要进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规划:每个专业及教师都该对外语教育课堂有规划,国家政府要制定政策和规则。国家缺乏基本外语语种规划,除了英语之外其他都是小语种,应该至少设立20种大语种,200种外语才能满足中国的需求。语言教学应该是外语教育,包括国外留学生,不能只靠分数评价。要重视用翻译让中华文化走出去,培养在文化间穿行的个人外语需求。内译将外国优秀的成果为中国所用。现在外语硕士论文在国内和国外都不能为学界所用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翻译一贯是知识从高处往低处走,但目前中国的外译势头强劲,是一种知识从低处往高处的逆向行进,成功与否有待时间的验证。外译还是一个丰富经验的过程。一个民族对整个世界不了解,这个民族将面临巨大的危险。要有三语四语能力。三语指要熟练使用方言/民族语言,本地区重要语言,和世界上比较流行的语言;对精英而言,英语专业人才要熟练使用一门二外。我们应当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提升外语能力。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梅德明作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专业课程建设”报告。提出国家标准要回答三个问题: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英语课程建设要体现国际顶尖要求结合本国实情教情。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要坚持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统一,兼顾情怀-视野-能力。学习要基于生活情境的科学素养。现在的教学比赛要特别加大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不是信息的硬盘,而是思想的内核,要将碎片化教学进行整合,学生应该是知识、技能和品格的综合。我们的教育要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要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价值观念、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院长教授曲卫国作了“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思辨训练”发言。他指出,思辨训练要考虑如何能提升本科英语思想能力的特色和高度,提出了educated thinking的理念。认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philosopher而不是man in the street。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只给答案而是给予系统的知识和教会学生使用学术的语言。他还谈到了educated imagination 和educated attention。学生要学会的是拿到一篇课文后从哪方面入手去学,去理解。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university life = intellectuality life + vocational life。学生学习文学要 heighten sensitivity and stretch imagination。他还提出thinking不等于knowing/cognition,前者应该是reflective, for certainty/meaning。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邹申谈到了基于《国标》的教学测评——以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为例。《国标》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了明确描述: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且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知识要求包括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英语语言知识,熟悉英语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基本情况,掌握语言学、英语文学、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思辨、创新和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包括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下午分论坛的系列报告——“英语专业的人文化改革与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上外的经验”强调突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英语专业应该回归其人文学科的本质,英语学科的转型发展就是进行人文化改革,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为此,需要构建“专业性”和“人文性”课程体系。在英国,有高学历的“野蛮人”越来越多。我们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成为高学历的文明人,这是教书育人的题中应有之义。要激励学生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扩大和充实心灵空间。
英语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人文领域人才,包括:高端外语专业人才、高端翻译人才、跨文化沟通人才、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社科领域人才,包括:国别研究人才、社交人才。强调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作用。英语教育的“专业性”和“人文性”是此次系列讲座中反复强调的两点。人文性是指以人的培养和人文教育为核心;专业性是指特定的专业课程学习,即以语言、文学、文化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强调人文性与专业性的统一。专业性的标志是专业课程与人文类课程,既然是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上就必须体现专业品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否则英语专业将会沦为实用性专业的辅助性专业。本校要求学生学习的课程有《中英语文修养》、《翻译文化》、《世界史》、《人类学导论》、《社会学导论》、《中外人文交流史》等。这些课程都强调了人文性。在发言中还提到了西南联大英文课《大学一年级英语教本》,里面全部都是类似莎士比亚文集的课文。英美社会与文化也是要启发学生思考英美历史,英美社会文化为什么如此发展,其文化基因是什么?在其开设的口语课程中也要求阅读,其中谈到了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和Typical American这两本书都是要求学生在口语课堂上阅读的。学校还开设了英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对比。很特别的是为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平时成绩设为60%,期末成绩为40%,这将大大督促,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多门课程均用英语讲授,包括中国文化课程。也会邀请外籍教师给老师开设工作坊。
英语专业发展展望:突出“全人教育”。培养英语功底扎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增强英语专业魅力,充分发挥英语专业在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独特价值,充分体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其关键在于教师。
胥瑾和郑雪老师参会
英语专业教研室
2018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