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这句名言折射出了石油工业在近现代人类发展史中的超然地位。
但在2020年这个夏天,那些手中掌握了大量石油的公司们却集体上演了一出“溃败”大戏。在新冠疫情的肆虐下,世界石油工业似乎在一夜之间大倒退,曾在全球呼风唤雨的石油巨头们无一例外地感受到了冷彻骨髓的寒意。
最近的“寒意”来自英国石油公司(BP)。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石油巨头于日前宣布将出售其位于英国伦敦的总部大楼。该公司CEO陆博纳(Bernard Looney)对外的解释是,疫情改变了员工的工作方式,公司也倾向于“混合办公方式”。
但这显然不是bp出售这栋伦敦标志性建筑的真正原因。这背后实际上反映了陆博纳对公司当下经营状况深深的忧虑。刚刚过去上半年,这家石油工业史上的超级航母总计巨亏了211亿美元。
这意味着2020年可能会是bp在其102年历史上财务状况最糟糕的一年。即便是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后,这家石油巨头年度亏损仅49亿美元;而被认为是20年来最严重亏损的2015年,bp的亏损额也仅是64.8亿美元。
事实上,bp的境遇并非个案。在全球石油需求低迷和替代能源崛起的时代背景下,亏损犹如瘟疫一样势不可挡,几乎袭击了所有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道达尔、壳牌、雪佛龙、康菲,以及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哈里伯顿等巨擘无一幸免。
如果说石油“巨无霸”还能凭借雄厚家底“苟延残喘”的话,那么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油企则要么已经坠入深渊,要么正走在死亡边缘。在美国,2020年以来被划入“破产名单”的知名油企包括:美国戴蒙德海上钻探公司、惠廷石油公司、“页岩油先锋”切萨皮克能源公司、单博里原油公司、加州资源公司等。
破产潮、大裁员、大幅缩减投资、抛售资产“断臂求生”,世界石油工业正呈现出犹如好莱坞电影《后天》中的末日景象。
更为糟糕的是,以风、光为代表的替代能源的崛起,正在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当冰封解冻后,石油主宰的旧秩序正在瓦解中。
石油公司该何去何从?
bp“断臂”
在英国伦敦著名的圣詹姆斯广场东北翼,广场1号建筑坐落于此。它在石油领域还有一个响亮的名称——石油巨头bp总部大楼。
这栋建于2000年的建筑原为瑞典通信巨头爱立信伦敦分公司而建。但建成仅一年后,bp便以1.17亿英镑买下了这栋大楼。这一年,这家石油巨头以1480亿美元营收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的第七位。
此后,这里成为了bp的新中枢,是全球无数石油从业者顶礼膜拜的神圣殿堂。20年间,先后有四任CEO坐镇于此发号施令,掌舵着bp这艘巨轮不断在惊涛骇浪中乘风破浪。
2010年,一座名为“深水地平线”的海上钻井平台在墨西哥湾作业时发生井喷事故,导致原油泄漏,造成毁灭性的生态灾难。
bp成为众矢之的,不仅面临着巨额罚款,还从此被钉在世界石油工业史的耻辱柱上。八年后,这起事件被搬上荧屏,一部名为《深海浩劫》的好莱坞电影还原了整个过程。
但即便是这场令人绝望的大危机,广场1号依然岿然不动。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巨无霸似乎有着无往不胜的神奇魔力,在新任CEO戴德利的带领下最终走出阴霾。
不过,时隔十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竟然撼动了广场1号,迫使bp做出以超3亿英镑的价格出售总部大楼的艰难决定。
bp的计划是在出售总部大楼后,再从新主人手中回租,最长租期为两年,之后再永久性搬离,并在伦敦建立一个规模更小的总部。
在bp百年历史中,陆博纳注定将会成为那个“将总部卖掉的人”。
自今年2月接替64岁的戴德利执掌bp以来,这位年仅49岁的新掌门接过了一个“烫手山芋”。
陆博纳接手后不久,bp交出了一份很差的成绩单。一季度,该公司净亏损43.65亿美元,去年同期则盈利29.34亿美元。
不过,新冠疫情的冲击力远不止于此,国际原油价格首当其冲。4月15日,WTI原油期货跌穿20美元/桶。
8月初,bp公布二季度财报,净亏损大幅增至168亿美元,其中包括因油价暴跌而减值的109亿美元的一次性开支。
但对bp的7万名员工来说,巨额亏损和出售总部并不是最沮丧的消息,他们更担心的是自己的饭碗能否在冬天来临之前保住。
6月9日,bp的员工们收到了一封来自陆博纳的公开信。在信中,这位新掌门公布了一项“断臂”计划,决定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1万人,约占总员工数的15%,主要针对高层管理人员和办公室人员。
大裁员的原因是为了缩减人力成本。陆博纳在信中称,目前油价已降低到公司成本线之下,导致公司每天需要花费数百万美元,净债务也在第一季度增加了60亿美元。而在公司全年220亿美元的运营成本中,人力成本高达80亿美元,占比高达36%。
但面对糟糕的财务状况,裁员和出售总部大楼显然不足以将bp从泥潭中拯救出来。在宣布裁员计划20天后,陆博纳公布了另一项震惊世界的“断臂计划“。
6月29日,bp宣布同意将其全球化工业务以50亿美元的总价格出售给英力士。后者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士罗勒的全球顶级化工巨头,年营收超过600亿美元。
过去20年,英力士从bp收购了许多业务,最为引人注目的是2005年以90亿美元收购了bp子公司Innovene,其主要业务包括彼时bp的大部分化工厂和两家炼厂。
这意味着,bp将从全球化工市场中抽身离场。
通过这项收购,bp很快能够从英力士手中拿到4亿美元的第一笔付款,而在交易完成时,将拿到另外的36亿美元,剩余的10亿美元则将延期明年上半年支付。
尽管冬天还未来临,但bp或许已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对陆博纳来说,他重任在肩,当务之急则是带领公司安稳“过冬”。
集体沦陷
备受煎熬的并非只有陆博纳。
即便是在全球石油市场难逢敌手的埃克森美孚亦难逃新冠疫情的沉重打击。
对埃克森美孚董事长兼CEO伍德伦(Darren W. Woods)来说,他刚刚“创造”了一个历史——他所执掌的这个石油帝国被踢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称“道指”)。
在全球资本市场,道指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影响、使用最广的股价指数,它是以30家著名的工业公司股票为编制对象。
能够进入道指的公司皆为全球各行业标杆公司。
自1928年加入道指以来,埃克森美孚92年间从未缺席。2018年,当鼎鼎大名的通用电气公司(GE)被移出道指之后,埃克森美孚便成为历史最悠久的成分股。
但这一纪录在2020年这个秋天成为历史,这多少折射出这家世界最大的非政府油气生产商正在走向衰落。
被道指“抛弃”的原因或与糟糕的业绩表现有关。今年一季度,埃克森美孚亏损6.1亿美元;二季度亏损幅度加大,为11亿美元。
与亏损伴随而来的是大幅削减资本支出。今年4月,埃克森美孚宣布2020年的资本支出由原定的330亿美元缩减至230亿美元,总计削减100亿美元。
在刚刚被道指踢出后,这家老牌石油巨头宣称公司正在评估在全球进行裁员的可能性。此前,埃克森美孚还宣布向澳大利亚员工提供自愿离职计划。
当看到埃克森美孚挥别道指后,雪佛龙CEO迈克尔·沃斯(Michael Wirth)或许松了一口气。如今,雪佛龙成为该蓝筹基准指数中唯一的成分股。
但迈克尔·沃斯执掌的这家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近期的境遇也不容乐观。在一季度实现36亿美元利润后,雪佛龙却在第二季度巨亏83亿美元。
在陆博纳成为bp“最不受欢迎的人”之前,迈克尔·沃斯实际上早已成为“雪佛龙最不受欢迎的人”。
今年5月底,雪佛龙对外表示,预计在今年年底之前裁员10%-15%。这意味着此次将有4500-6750名员工面临失业。最终的数字是上限值,雪佛龙将为超过6000名员工一次性支付7.8亿美元的遣散费。
不过,在几大石油巨头中,二季度的“亏损王”当属荷兰皇家壳牌公司。
7月30日,该公司发布财报称,第二季度净亏损181.3亿美元,其中168亿美元的资产减记,原因是油价和天然气价格的大幅下跌所致。
壳牌CEO范伯登(Ben van Beurden)也创造了一项纪录:自1940年以来首次削减分红。作为英国富时100指数中分红最多的股票,壳牌曾深受投资者和基金机构追捧。
在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46%后,壳牌董事会艰难地做出决定,将第一季度的股息从2019年底的0.47美元降低至每股0.16美元,降幅66%。
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同时,负债大幅增加。二季度,壳牌的净债务增加了34亿美元,达到778亿美元,负债率则上升了3.8%。
为了应对危机,壳牌决定在年底实施大重组。重组过程中,裁员将不可避免。事实上,自5月开始,壳牌已经采取了员工“自愿离职+补偿”的举措。
另一大石油巨头道达尔也未能幸免亏损的命运。二季度,这家法国能源公司净亏损84亿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数字为68.57亿美元。
在资本支出削减方面,道达尔年初宣布在2020年将削减超过3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预计降幅超过20%。
相对于前五大国际石油巨头,业务相对单一的国际油服公司们则“身单衣薄”,它们显然无法抵御国际钻探业务大幅缩水带来的凛冽寒风。
据油服巨头贝克休斯6月12日发布的数据,国际油气钻机的数量降至805,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21座;美国活跃油气钻机数更降至279,不到去年同期的1/3。
上述数字创造了有统计以来最低记录,甚至低于二战时期水平。这意味着,对全球的油服公司而言,它们的钻机将不得不大规模停摆。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世界前三大油服公司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哈里伯顿共计亏损51.86亿美元,分别为34.34亿美元、0.52亿美元、17亿美元。
一季度的业绩则更加惨淡。财报显示,一季度,上述三家油服公司分别亏损74亿美元、102亿美元、10亿美元。
巨亏之下,裁员接踵而至。根据公开消息,全球第一大油服公司宣布将裁员21000人,同时公布了高达37亿美元的减值费用;哈里伯顿公布了5000人的裁员计划。
在世界石油工业史上,石油公司集体沦陷并不多见。
更糟糕的是,新冠疫情的冲击仍在继续,最坏的时刻或许还没来临。
末日景象
不过,对瓦拉里斯公司首席执行官汤姆·伯克来说,“最坏的时刻”已经来临。瓦拉里斯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承包商,总部位于英国伦敦。
该公司已于今年8月19日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以重组债务。在其负债表上,高达78.5亿美元的债务早已让它不堪重负。
瓦拉里斯破产仅是中小型石油公司当前惨状的一个缩影。在低油价的冲击下,石油公司“破产潮”汹涌而来。
“破产潮”的直接原因是持续低迷的油价。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布伦特原油均价约为36美元/桶,比2019年的均价降低近40%。
这个价格远低于绝大多数石油公司在年初制定资本支出时预设的油价下限。
低油价也让国际能源署(IEA)署长比罗尔十分感慨:“几年后,当我们回顾2020年时,我们很可能发现这是全球石油市场历史上最凄惨的一年”。
据IEA统计,今年全球上游油气投资总额预计仅为3280亿美元,将比2019年降低近1/3。这一数字不仅创了过去十年的最低水平,且不到2015年高峰时期的1/2。
对美国页岩油气生产商而言,当前的低油价让它们难以维持日常经营。机构分析数据显示,美国6大页岩油生产区的平均成本超过40美元/桶。
德勤的数据则显示,在原油价格处于35美元/桶时,近1/3的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在技术上已资不抵债。
今年4月,美国页岩钻探公司惠廷石油公司(Whiting Petroleum Corp)因22亿美元债务到期无力偿还而申请破产保护,成为首家倒下的页岩油公司。
惠廷石油成立于1980年,是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的见证者和领军企业之一。2014年,该公司曾以60亿美元收购竞争对手科迪亚克石油天然气公司,成为巴肯、三叉页岩区最大的石油生产商。
不过,惠廷石油公司仅仅是个开始。
26天后,美国戴蒙德海上钻探公司(Diamond Offshore Drilling Inc.)因约26亿美元的债务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最让业界震惊的则是美国页岩油气巨头切萨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于6月28日申请破产,成为2015年以来美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商破产案。
切萨皮克能源公司于1989年创立,是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先锋企业。在该公司的大力推广下,水力压裂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页岩油气开采中,美国页岩气革命由此迎来大爆发。
该公司是美国天然气市场的主要供应商。早在2005年,切萨皮克一度成为仅次于埃克森美孚的美国第二大天然气生产企业。
今年一季度,切萨皮克亏损83亿美元,当时其债务总额则超过90亿美元,实质上已经资不抵债。
申请破产时,切萨皮克拥有100亿美元资产和500亿美元债务,以及超过10万名债权人。该公司股价也由年初的180美元,跌到了破产前的11.85美元,半年下跌超93%。
切萨皮克的倒下让美国页岩油气市场上空的阴霾更加浓重。一项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美国今年申请破产的能源企业已达33家。
据美国海博国际律师事务所的统计则显示,自2015年来,美国已有近500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破产,2020年以来则有60家,仅7月就有18家申请破产。
能源研究公司Pickering Energy Partners LP曾预测称,未来两年时间,在应对油价暴跌和冠状病毒爆发时,40%美国油气公司可能会陷入破产或困境。
根据RystadEnergy的数据,在油价20美元的环境下,533家美国石油勘探和生产公司将在2021年底前申请破产。但如果以10美元的价格算的话,将有1100多家公司破产。
如今,WTI原油价格在40美元/桶左右徘徊。但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世界局势仍处在动荡不安中。
对那些幸存的石油公司而言,倘若油价继续低迷,电影《后天》中的末日景象或许也会降临到它们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