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该找什么样的工作?”“该不该考研?该考哪个专业?”“该不该辞职?”“我不想跨专业考研,怕考不上。”作为辅导员,面对这些青春的困惑和焦虑,如何才能把话说到学生心底里,让他们看清前面的路,找到更好的自己,一直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
考研,还是就业?
有一次上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后,一男生跑到讲台来说要陪我走一截路,我知道他遇到问题了。“每天我都很想认真复习,但总找不到努力的理由,复习效率很低,也越来越焦虑。”听着他讲述考研复习的困惑,我反问说,那就不考了嘛,为什么一定要考研?
他说:“我不想这么早去上班,而且所学专业与目前的学历也找不到好工作。”我继续追问:“什么是好工作?”他放慢脚步迟疑了一下说:“大概是与专业有关的吧。”我完全理解他并不清楚自己期待的工作是什么样子。
我换了一个具体问题:“你要考哪个学校和专业呢?”他说:“没想好,只想换个城市学习生活。”紧接着我问到:“你觉得公交车和自行车,哪个快?”他睁大眼睛看着我说:“老师,我没明白您的意思。一般来说,肯定是公交车更快,但在某些情况下,自行车更加方便。”
我说确实如此,不知道目的地,便无从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不知道真正想要什么,没有确定考研目标,你当然找不到起早贪黑、刻苦努力的理由。他沉默一会儿说,确实没想清楚。我补充说,你不用现在回答我,但目标一定是“我想要”,你下来可以试着描述自己想要的。
分手后我反复思索,我们在奋斗路上太容易知道“不想要”的是什么,好比做选择题,排除错误选项似乎比找出正确选项容易,但归根到底,能给我们力量的是,一个层次清晰的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规划。以终为始地规划生活,才能更好地选择交通工具。
该不该辞职?
迷茫,是一种无法具体描述的情绪状态,总在我们对工作、生活感到无力的时刻,突然降临。
“老张,我想辞职了”。某天,一名在大型私企工作的毕业生发来一条微信,接着又发起语音通话。“发生了什么?怎么有这个想法?”他是我之前教过的学生,参加工作后,常在朋友圈分享工作中遇到的新鲜事与热心人,能看出他对工作有一种积极的态度。
他说,我听部门负责人讲了未来的晋升路径和年限,似乎已经看到了天花板。现在部门的负责人干了八年才晋升到今天的位置,我肯定不可能一直在这里工作下去,过两三年就会辞职,所以我每天没什么目标和动力。
听得出他的焦虑。我打断他问道:“想好了辞职后的打算吗?”他沉默片刻后说:“没想过。我只想着辞职,一直觉得不能这样平凡下去。”我说这很正常,大多数人都憧憬着丰富多彩的生活,不愿意平凡度日。但不得不承认,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的,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都需要付出不懈努力和辛劳汗水。只因如此,我们要尽早确定目标,始终向着自己期待的方向不断行进,这样才有可能离期待的生活越来越近。
随后他告诉我:“如果打算以后做技术,现在就要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如果准备转行或跨行,就要多调研,认真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都期待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如果只知道不想要现在的自己,而不去规划如何做才能遇见下一个自己,那我们终会在自我否定与不满现实中备受折磨,而无法充满力量转身启程。
我该选哪条路?
“老师,我该选哪条路?”这个大二男生拿出手机,给我看他整理好的密密麻麻的问题:专业有没有前景?该不该考研?考研该不该跨专业?该不该考公务员?
我问道,你最期待的未来之路是什么样子?“我不想去国企,据说那里论资排辈;我不想留在成都,因为感觉机会不是很多;我不想跨专业考研,怕考不上。”“张老师,我该选哪条路?”
我说你别急,一边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圈,一边说假设这张纸是你可以做的全部选择,圈里是你期待的路所对应的选择,目前你一直在排除圈外的选项,却没真正想过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我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我该怎么办?”我又在纸上写着“工作内容、岗位、行业、地域、薪资……”,并说道,估计你也想过这些,但不够细化,试着把自己的想法细化再细化,边调研边修正,慢慢雏形就出来了。
他终于不再眉头紧锁,笑着频频点头。“老师,我知道了。我回去再认真思考想要做什么,这样才知道该如何选择。”
年轻时常常面临选择的困境,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掌握的信息有限,另一方面是我们尚未学会对照自己的期待规划行动。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能只凭空画一幅地图,而应该根据目的地规划详细的线路图。
虽然我已离开辅导员岗位,但没有离开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还将与学生相伴成长、进步。(张亦弛:招生就业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