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

您的位置:首页»外宣»正文

线上招聘“遭遇”就业“倒春寒”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  编辑:曹正  审核:易联树  日期:2020-03-11  访问: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今年高校春季招聘遭遇严重的“倒春寒”。线下招聘的全面取消,以及疫情对于经济的打击,同时给今年的高校就业工作带来巨大压力。然而,这种压力也在客观上迫使高校改变原有的就业模式,提速互联网与毕业生就业的深度融合。

■本报记者 陈彬

今年春节之前,对于2020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金沙娱场城app7979招生就业处处长张敏是充满期待的。“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至少在能源领域,今年招聘市场的回暖迹象还是比较明显的。”她说。

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原本比较乐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倒春寒”。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显而易见——大量企业艰难求生,缩减了整体用人需求;难以组织线下招聘活动,增加了学生就业难度;无法参与企业实习,拉大了学生与用人单位间的距离……在此种状况下,高校迎来传统上被称为“金三银四”的毕业生求职旺季。

今年这个“旺季”,高校该如何度过?

提前开始的“招聘旺季”

在四川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潘霜柏看来,所谓“金三银四”的说法,在今年已经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

据他介绍,由于高校春季开学时间一般都是在二月,紧随其后的三四月自然成为了学校组织招聘活动的黄金时段,“金三银四”之说也就由此而来。然而,此次突发的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高校就业工作原有的时间安排。

“由于高校已经全面暂停了线下招聘,而网络手段受时空的限制很少,因此对用人单位来说,其人员和时间安排反而更具有灵活性。加之,各高校纷纷发出了线上邀请,因此,今年高校毕业生的春季招聘工作普遍提前到了2月甚至更早。”潘霜柏说,据他了解,春节后至今,几乎所有高校的就业部门都在为毕业生奔忙。

1月24日,天津市启动了针对新冠肺炎的一级响应,几乎与此同时,南开大学针对毕业生的春季就业服务工作也正式开始。“我们预判疫情可能对学生的求职带来较大影响,主要是不能进行线下招聘,这就需要我们更加主动地联系企业,为学生提供岗位机会。”受访时,该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王建鹏坦言,今年节后的这段时间要比往年“忙得多”。

1月30日,四川大学致信各用人单位,告知学校停止线下招聘活动,全部改为线上招聘;同时通过邮件形式,将网上办理就业手续的流程告知学生。比如,就业协议书全部采用扫描件、特快专递的方式投递,邮费由学校负担。据潘霜柏所知,疫情初期,全国高校针对疫情的应对手段大体如此。

此后,伴随着用人单位相继发布网上招聘信息,各高校开始筹备空中双选会,并于2月中下旬陆续开展。比如,2月19日,西安交通大学发布通知称,自即日起,用人单位可自助申请举办网络招聘会,申请审核通过后即可举办空中宣讲会;同一天,浙江大学向用人单位发出了春季综合空中双选会邀请函;5天后的2月24日,清华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首场在线招聘活动暨华为公司清华专场空中宣讲会举行,600位清华学生在线参与此次活动……一场特殊时期的网络招聘潮正在形成。

逐渐加剧的“马太效应”

相比其他高校,金沙娱场城app7979的网络招聘活动启动较早。2月19日,该校便举办了第一场“云双选”视频招聘会,302家企业提供了8800多个招聘职位,学生的浏览量达到22万余次。

“如果单纯看企业需求情况的话,此次疫情对学校就业工作的影响并不大。”张敏表示,作为典型的行业类高校,该校毕业生的求职对象多为石油行业的企事业单位,此类单位的用人需求并没有受到疫情过多的影响。

同样表示“影响不大”的还有四川大学。潘霜柏表示,“双一流”高校,以及原“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由于相当一部分本科生选择考研,实际参与就业的本科生并不多。“今年金沙娱场城app7979学生深造率预计应该在50%左右,而国内一些重点的理工科院校,这一数字可以达到七成甚至更高。”至于研究生群体,其就业目标本身的定位较高,一般都集中在大型企事业单位以及科研机构等,这些单位今年的用人需求同样波动不大。

“招聘模式的改变只是影响其就业的因素之一,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状况以及企业状况。”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长期研究就业问题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表示,至少从短期来看,受疫情影响,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必然大大增加,其中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小微企业。

2月中旬,国内求职网站BOSS直聘发布了《2020年春节后十天人才趋势观察》。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后十天,国内就业市场新增招聘需求较2019年同期减少了一半。其中,百人以下的小微企业新增人才需求锐减61%,规模占整体需求的44%。在毕业生求职方面,春节后的应届生新增岗位规模同比降幅49%,与之相比,百人以下小微企业的应届生需求同比降幅达到60%。

反观大中型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疫情期间的用人情况却并未受到太大影响,甚至有“逆市上扬”的趋势。比如,不久前,字节跳动宣布正式启动2020年春季招聘,为大学生开放超过6000个全职及实习生就业岗位。几乎与此同时,在杭州市举办的高层次人才云聘会上,杭州的阿里巴巴、网易、西湖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等千余家单位网上设展招聘,推出的岗位超过2万个。

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生存状态的不同,直接导致了高校毕业生状况的分层,与小微企业有更多“交集”的普通地方高校,在就业中面临的局面更加严峻。

在信阳师范学院提供的一份工作报告中,记者看到每年3月份该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一般能达到20%~45%,但截至目前,该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还不到5%。不久前信阳师范学院举办的双选会上,共有200多家企业提供岗位1651个,这与往年近500家单位携近万个就业岗位来参会的情况相比,不容乐观。

同样在河南,郑州商学院的情况要好一些。据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泥川介绍,由于高校与很多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的人才供需关系,因此“毕业生的需求量虽然也在减少,但还不至于出现‘腰斩’的情况”。

不过,泥川也有自己忧心的事情。“在衡量学生的就业质量时,除了职位数量外,还要考虑学生与就业岗位的匹配度。”他表示,很多学生并不适应目前的网络招聘模式,这种方式是否便于用人单位选择合适的人才也没有定论。“如果以前500个职位能匹配200个学生,今年同样的职位数是否还能匹配同样数量的学生?”在这方面泥川“隐隐有些担心”。

对此,李长安表示,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同,这一现象其实由来已久。只不过,此次疫情放大了此前的差异,并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马太效应”的出现。“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也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高校的具体情况,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他说。

被动加速的“网络革命”

网络招聘效果如何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在受访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疫情将在客观上极大地推动高校就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潘霜柏坦言,“互联网+就业”的新型机制将借助此次疫情在高校落地,未来也将日趋成熟,并在相当程度上改变目前高校的就业格局。

然而,在现阶段,高校在相关的软硬件建设方面,依然存在应对不足的问题。

以“互联网+”就业平台的建设为例,据张敏介绍,国内高校基本上都是在近两年才开展此项工作。比如,金沙娱场城app7979的云双选平台是在2019年下半年才开始搭建的。当时的建设目的是优化就业过程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以及建立学校就业的数据应用平台。疫情发生后,该校将“云双选”“云宣讲”的功能整合到现有平台中,学生和企业可以在这里进行双向选择,某些企业的宣讲会也可以在此进行。

金沙娱场城app7979的情况并不是特例。

按原本的计划,四川大学也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新就业系统的建设。疫情暴发时,新系统的某些重要功能还没有完成。“我们只能紧急与相关公司合作,在原有基础上开发一些补充性的专门平台,如毕业生学习交流平台等。”潘霜柏表示,面对疫情,很多高校都表现出在软件和系统建设方面准备不足的情况。而根据他的估计,在三月中下旬,国内高校将迎来最集中的网上招聘时段。届时,相关软硬件设施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除高校之外,在用人单位层面,相关网络平台的建设也多处于起步阶段。

几年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九研究所开始布局自身的网络招聘工作。此次疫情期间,该所首次大规模与国内高校进行网络招聘对接。不久前,他们刚刚完成了对四川大学的空中宣讲。

“感觉还不错。”该研究所人力资源部副主任余承龙表示,目前该所与国内各高校在招聘工作中的网络沟通均比较通畅,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问题。“目前唯一的问题,在于具体的技术实现手段上。”

他解释说,高校在组织相关的网络人才招聘活动时,往往会一次性邀请很多用人单位同时在线。由于网络带宽等因素影响,某些单位的招聘以及面试工作可能会出现延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招聘效果。

对此,潘霜柏表示,由于目前高校纷纷开展网络招聘活动,这就导致某些用人单位可能要同一时间面对多场招聘会。“我们发现在一些招聘活动中,有些单位无法做到完全在线,所谓的招聘也变成了简单的‘收简历’行为。”

潘霜柏也曾和用人单位沟通过这一问题。“我很理解他们的难处。”他说,“但下一步,经此考验后,教育主管部门是否应该对在线招聘工作进行统一的梳理和统筹?如此,既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就业,也有利于未来‘互联网+招聘’机制的整体运行。”

亟待建设的“统一平台”

对于潘霜柏的说法,余承龙深有感触。

“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现有的网络招聘系统太繁杂,用人单位往往要同时登录不同的网站,并在彼此间来回切换。”他希望,能够形成统一的线上招聘平台,用人单位、学生以及高校在该平台进行统一操作,这将十分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便捷化。“我听说这样的平台已经有了。”

余承龙所说的“平台”,指的是2月28日教育部正式启动的“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该活动将联合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五大社会招聘网站,通过在各自平台开辟“24365校园招聘服务”专栏的形式,初期预计提供就业岗位信息80余万条。

然而,这是否可以算作一个“统一平台”?

“相较于‘统一平台’的概念,‘24365’招聘服务更多地将社会招聘平台和资源进行整合。”张敏说,通过整合降低学生搜寻就业信息的难度,该活动的推出是非常及时的。

在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呼吁建立统一就业平台的声音。这样的声音不只发自用人单位,也包括高校以及相关研究者。

李长安直言,在面对网络就业压力时,各学校表现出来的应对程度不尽相同。“据我了解,有些高校比较适应,但也不乏某些高校出现不适应,乃至于不重视的现象。”他表示,为应对这种高校间的不均衡,最好的方式便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搭建统一的平台。“不管你来自什么学校,只要是在校大学生,都可以到统一平台上进行简历投递和面试。”

对此,张敏提醒要注意信息的梳理和筛选问题。他表示,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平台建设的进度,但在此过程中,她更希望资源能够进行更加精准的整合。“希望能够推送一些经过筛选的就业信息,分门别类地推送给不同的就业群体。推送要精准且有针对性,而不是一股脑的信息轰炸,否则面对海量信息,学生也会茫然失措,甚至有懈怠感。”

“首先是分层次。”张敏说,即根据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学历,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推送。“把高职技术人员的招聘信息推送给研究生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只能加剧信息的不对称。”其次是分行业,将工科、文科、师范类等不同方向的信息进行整合,进行精准推送。

依然待解的“人的问题”

疫情期间,王建鹏的主要工作是学生就业指导。他发现,虽然外部环境由于疫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学生咨询的问题和往年相比,并没有什么差别。

“面对疫情,学生存在一定的焦虑感,但除此之外,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依然是就业信息如何获得、求职面试技巧有哪些,以及怎么准备材料等常规性问题。”他说,对学生而言,就业的核心依然只是“找一个好工作”。

王建鹏为学生答疑解惑的同时,泥川也和同事一起针对学生在网络面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总结了一些指导意见和小技巧,并通过各种形式发送给学生。

“在网络招聘大行其道的当下,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回归初心。”泥川表示,无论是否采取网络手段,高校就业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依然是让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外界环境的变化,很容易使高校陷入过分追求就业形式,进而盲目追求“网络化”“形式化”的误区。“事实上,即使是采取线下一对一推荐的方式,只要能真正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就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因此张敏最关心的问题不是工作职位,而是如何解决“人的问题”。

“毕竟我们做的是一份金沙娱场城app7979关于人的工作。”她说,高校的就业工作存在一个尚未有效解决的“老难题”,那就是某些毕业生的缓就业、慢就业甚至不就业,这种现象几乎每年都会在高校出现,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扭转这类学生的思想观念,是当前高校就业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就业中,部分学生对工作职位抱有过高甚至不甚合理的就业期望,或在对考研思考不清楚的情况下出现一窝蜂地报考现象,都会大大影响学生就业。”张敏说,尤其不久前,国家再次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在客观上却使今年考研失败的学生,更执着于“二战”或“三战”考研。很多时候,这种执着是不必要的。

对此,“高校要给学生开展更多的职业探索和生涯发展类活动,引导他们理性地规划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如此,学生在毕业时才会有正确的选择。这样的工作,无论在疫情期间还是在平时,都是高校就业部门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张敏说。

报道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0/3/353813.shtm


推荐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