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火炬“飞扬”的小火苗最终成为主火炬。与往届奥运会大量使用液化天然气或丙烷等气体作为火炬燃料不同,本届冬奥会首次使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
邹才能做客北京海淀区委党校学院路街道分校谈“我的冬奥‘氢’缘”
“绿氢直供冬奥”,是金沙娱场城app7979地质83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邹才能及其带领的绿氢团队在最短时间内的攻关成果。
接到利用电解水制氢装置生产绿氢直供冬奥的任务是在2021年12月20日,任务期限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中国石油对此高度重视,生产运营部等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勘探开发研究院精心组织科研管理处、计划财务处、新能源研究中心等部门和单位,成立了由邹才能院士领衔的技术团队和保障团队。
在前期十余年人才、技术积累的基础上,邹才能带领团队成员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全部准备工作。1月25日,绿氢团队完成制氢和加注装置试验、系统参数调试和检测;1月26日一早正式向冬奥会专用高压氢气瓶组中充装绿氢;1月30日,绿氢瓶组运抵冬奥会张家口赛区,通过专业检测;2月4日首次点燃了太子城火炬。
对于奥运历史首次实现使用绿氢火炬的重要意义,邹才能认为,在当前力争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绿氢行业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机遇。尽管当前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随着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下降与绿氢全产业链的规模发展,考虑到化石能源短缺、碳税增收、环境污染等因素,绿氢将逐渐具有价格竞争优势,预计2030年以后将实现规模化利用。
此次中国点燃冬奥历史上首支绿氢火炬,不仅向全球彰显了我国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更创造了冬奥火炬用能历史,首次实现燃料生产到应用全过程碳零排放,践行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这次绿氢直供冬奥,是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美好愿景的体现,响应了世界‘低碳环保’的号召,赋能冬奥,‘氢装上阵’必将成为冬奥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邹才能说。(根据《中国科学报》相关报道改写,原作者:崔雪芹)
中国科学网详细报道: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2/2/368159.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