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正文

学校举行首届“梦蹊奖”颁奖典礼暨2023年度本科教学交流会
来源:宣传部   作者:罗文双 王天崇  编辑:罗文双  审核:朱红钧 杜鹏  终审:新闻中心   日期:2024-01-03  访问:

1月3日,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内氛围隆重热烈,学校首届“梦蹊奖”颁奖典礼暨2023年度本科教学交流会在此举行。校党委书记张烈辉,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建春,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衡彤,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向君出席活动。

张烈辉对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向辛勤工作在本科教育教学一线的所有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他说,学校历来就有“学在西南”的美誉,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这份赞美与认可继续传承、历久弥新。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培养更多的一流人才,回答好“强国建设,石大何为”这一时代课题,不断开创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为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张烈辉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提高站位、把牢方向,坚定不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金沙娱场城app7979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金沙娱场城app7979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战略部署,持续加强“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专创融通,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能源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二要加强创新、夯实基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要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看待教育教学工作。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机械化、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碎片化、杜绝知识传授低浅化;全校教师要精心备课、细心磨课、悉心授课、静心研课,着力提升课堂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倾力打造更多名师“金课”;要积极延伸和拓展课外育人阵地,丰富“第二课堂”载体,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实践与产业融合,跑出实践育人“加速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三要强化组织,建好平台,不断锤炼教书育人过硬本领。要充分发挥“梦蹊”教学系列奖的示范引领、激励带动作用,营造“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教师潜心从教、倾心育人,热心改革、守正创新;要搭建好“梦蹊-新苗奖”以赛代训、以赛促练的平台,助力年轻教师站稳讲台;要细化“梦蹊-躬耕奖”的选拔要求,选树一批勤学笃行、求是创新、躬耕实践的优秀教师。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全面助推学校教师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

郭建春指出,年轻教师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新生力量,拥有无限可能,青年教师应结合学校发展思考个人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个人努力,在每一个人生阶段成为最好的自己,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他寄语青年教师:一要胸怀远大理想。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时刻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聚焦主责主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三尺讲台上播散青春与汗水,在教育热土上延续希望和梦想,大力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把青春奋力书写在建设教育强国、能源强国的新征程上。二要立足德术兼修。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教书育人水平,练好教师基本功,扎实通过信念关、师德关、学术关、实践关、教学关,从愿教到乐教,再到善教、优教,实现从职业谋生向事业发展的转变。三要教学科研并重。做到两手抓,两个拳头都要硬。紧紧围绕“四个面向”,挑战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是开展科研工作的根本遵循。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研究体会如源头活水般注入课堂,更好地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重教学”以固其本,“强科研”以成其高。四要做到学以致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避免“纸上谈兵”。要真抓实干,站上讲台、走入学生、深入一线、抵近现场。以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理论。

刘向君宣读了首届“梦蹊奖”表彰文件。与会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受表彰的集体、个人进行了颁奖。

教务处处长廖柯熹介绍了“梦蹊”教学系列奖的设立与组织情况;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卢婷婷、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朱苏阳、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朱红钧教授、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刘红勇教授作了教学交流分享;电气信息学院院长张安安分享了学科竞赛组织与管理经验,法学院院长傅晶晶分享了新文科建设与实践经验,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副院长王平分享了新工科建设与实践经验。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学副院长,教学办公室主任,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参加活动。南充校区以视频方式线上参加活动。

张烈辉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奖代表颁奖

郭建春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奖代表颁奖

衡彤、刘向君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颁发证书

南充校区分会场

推荐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