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烈辉在成都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为近三年新进教师讲授“入职第一课”,报告的主题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张烈辉表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对于刚入职的老师来说,首先要明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他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面向新百年新征程大力实施新行动两个方面作出了阐释。他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我们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始终坚持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做好思政工作,更加用心、用情、用力、用智慧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张烈辉分析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势,以及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代际特征。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课题,就如何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他重点阐述了五个方面的新行动新举措。
一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每位学生心坎里,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要办好思政课这一立德树人关键课程,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世情国情变化。教师要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要抓住契机善用大思政课,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课程思政,把思政教育小课堂与社会教育大课堂贯通起来。不断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和载体,打造师生成长的育人共同体,注重专业课教师育人作用、学校职能部门管理和服务育人功能的发挥。
二是围绕“知情意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教师要扣好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师德,引导学生由“知”到“信”,由“情”达“意”,由“意”践“行”,实现从理论武装到坚定信念的升华,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引领转化,从朴素情感到深层感恩升华,从注重自我发展向造福社会拓展,从局限小我到融入大我升华,从我希望到我愿意转化,从强国一代到强国有我升华。
三是围绕“大先生”和良师益友构建大师资体系。要人人、时时、处处、事事以党性、公心要求自己,以“大先生”应用的政治品格、高尚情怀、良好操守,影响带动身边同志乃至全校师生。学校工作已有历史性突破,解决深层次短板弱项更加迫切。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聚焦重点建强思政专门力量。
四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方向。要把准方向,掌握主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快构建学校思政工作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按照国家政治要求培养人,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全面落实党对高校领导的“最后一公里”。
五是围绕体系构建、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办学治学全过程,坚决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加强教材建设的政治把关。促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坚持党建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新进教师杨川渝认为,通过这次学习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师的责任和使命。高校不是象牙塔,而是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要时刻保持警惕,细致工作。作为青年教师,不仅要做合格的“经师”还要努力成为“人师”。自己将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座右铭,时刻谨记使命担当。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年新进教师杜立兵在讲座结束后谈到,这次讲座让自己深刻体会到,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Z世代大学生特点,用心用情用智慧关心、关爱学生。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涵养大师德,锤炼真本领,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
化学化工学院2023年新进辅导员鹿嘉悦表示,在多元媒介、思想影响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全新挑战。“这场讲座让刚入职的我豁然开朗。在工作中,一定切实实践知、情、意、行合一,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思政‘大先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通过举办专题培训,加强“师德信念”教育、上好师德师风第一课、助力新进教师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是学校长期以来开展新进教师入职培养的必备环节,也是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接下来,中心还安排了院士专题、校情校史、教学技能、职业素养等专题培训和优秀教师示范课、微格教学诊断等技能训练,引导新教师学习贯彻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发展新理念、新模式、新要求,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021——2023年入职的200余名教师聆听了本次报告,南充校区教师以视频方式参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