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金沙娱场城app7979以来,我从未放下过自己的思政课教师“形象包袱”。站在讲台的那一刻,我不只是我自己,更是一名致力于将思政课“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增强大学生使命担当的思政课教师。这样的“形象包袱”让我从未松懈过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的思考: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误解有哪些?理解知识的痛点在哪里?如何深入解释现实问题才能让学生信服?
于是,我带着问题去发现问题,梳理问题,解决问题。摸索中豁然开朗,教师传道授业如此,学生掌握真理又何尝不是呢?再于是,一场与“问题”较真的教学改革探索从教案设计到落地实施徐徐展开……一路风尘一路积淀,在领导前辈同事们的引导和支持下,从院级评比到校级竞赛,从省青教赛到省高校思政课“精彩一课”,我先后收获了一些荣誉,但我更深知,要将“问题”引向更深入、覆盖全教材、铺满全过程。
首先,要肯于发现和总结真问题,把理论讲深。理工科学生面对的真问题,除了所学理论内容本身这种普遍性问题外,还存在因历史文化素养积累不足、时政新闻关注不足导致的感性认识难以上升理性认识的特殊性问题。为此,除了深耕教材体系,挖掘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当下的现实问题外,我针对学生的学习盲区,注重收集整理大量丰富的“案例物料”,特别是在对比学习中,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避免将思政课变为空洞无物的机械说理。
其次,要勤于梳理问题间逻辑性,把理论讲透。理论具有逻辑之美。以问题为导向,并不是把教学知识点改造成一个个问句,而是要深入梳理教材的逻辑体系。例如,在讲解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时,我抓住该理论的核心,提出“社会主义为什么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主问题。先由国内外的传统认知引入,再分“市场经济是不是资本主义天然携带的基因”“资本主义有没有计划”“既然资本主义也有计划,为什么一些人还长期抱着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的信条不放呢”三个分问题,抽丝剥茧讲解了邓小平如何破除禁锢明确市场和计划不带有制度属性,进而又提出“如何重新理解和定位市场与计划”的问题,讲解邓小平先破后立,提出市场与计划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最后以“社会主义能否搞好市场经济”这个问题进行扩展,以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雄辩证明。至此,在一个个问题的逻辑衔接中,深化学生的“理论自信”。
再次,要擅于运用精致年轻的话语,把理论讲活。“内容”为王,形式助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精致的教学语言会给理论教学大大“上分”,如讲到“中国梦”“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等知识点时,激昂澎湃的排比句,可以大力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思政课的授课对象是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在深耕理论的基础和前提下,吸收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融合大量视觉、听觉元素,会丰富理论知识的画面感,增强感染力和趣味性,更加契合新时代大学生知识获取喜好。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思政课是时代赋予我们思政课教师的光荣责任。我将时刻提醒自己: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卢婷婷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四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021年度校级“课堂教学质量卓越奖”二等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