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30日      作者:地科院心协     编辑:     审核:     浏览:[]

加强对大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有这样一所学校,他们为了使本校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向全体教师提出了说“十句话”的要求,即:

为痛苦的学生说句安慰话,

为孤独的学生说句温暖话,

为胆怯的学生说句壮胆话,

为自卑的学生说句自信话,

为迷茫的学生说句开导话,

为沮丧的学生说句鼓励话,

为受困的学生说句热心话,

为偏激的学生说句冷静话,

为懒惰的学生说句鞭策话,

为受冷落的学生说句公道话。

据称,这个学校自“十句话”活动开展以来,有效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达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为在学生中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施加影响,使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全面发展个性的教育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情绪稳定教育。它的目的是使大学生了解自身情绪变化的特点,使自己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的情绪,形成适度的情绪反应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和两极化波动,学会科学地调控自己的情绪,避免心理失衡,培养积极的情绪状态。

二是意志力优化教育。它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激情、应付挫折刺激,增强心理承受力,从而避免心理偏差,具备自觉、果断、坚持与自制的意志品质。

三是个性健全教育。它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学会修身养性,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从而矫正不良个性品质,促进个性的完善,通过有目的的训练形成开朗、活泼、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良好性格。

四是人际关系和谐教育。这种教育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交往艺术,在群体中与人和睦相处,悦纳他人也悦纳自己;善于在群体中发挥自己的才干,达到高水平的自我实现。

五是积极适应内外变化教育。它主要是帮助大学生积极适应自身、环境及社会的各种变化,学会调控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掌握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保持心理健康。同时学会认识自己、认识自身生理、心理变化的特点,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当然,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高校要根据本学校的特点积极实施好自己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程”。

第一,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从而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首先要确定心理档案的内容。它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如学生基本情况,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生活情况、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及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主要包括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特征、职业能力倾向类型等。在确定了心理档案的内容后,就要搜集反映档案内容的资料和信息,然后对每一种资料,尤其是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解释,并结合学生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第二,有效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面对当前严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高校心理咨询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一是适应性心理咨询。这类咨询的学生心理基本健康,但生活和学习中有多种烦恼,有明显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这类咨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目的是通过咨询来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适应性心理咨询具有预防功能。

二是发展性心理咨询。这类咨询的学生心理比较健康,无明显的心理冲突,基本适应环境。这类咨询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目的是通过咨询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开发潜能,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追求完善的发展。因而发展性心理咨询具有增长功能。

三是障碍性心理咨询。这类咨询的学生有心理障碍,患某种心理疾病,并已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学习。障碍性心理咨询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来克服障碍、缓解症状、恢复心理平衡,因而这类心理咨询具有矫治功能。例如,神经衰弱症、社交恐惧症、紧张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或由人际危机、情感危机或学习危机引起的轻生念头等,都属于障碍性心理咨询的范畴。

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及时疏通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以及其它心理疾病,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高校要为心理健康咨询创造条件,设立心理咨询中心,配备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品德高尚的专、兼职人员,完善各种服务设施如电脑、电话等。要完善各种信息服务网络,发挥导师、辅导员、学生干部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一旦发现心理问题特别是心理危机的学生要早报告、早干预。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社会求助热线帮助学生尽快解决问题。

第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作为其有机构成部分。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体系,编写出教材和学习指导书,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要普及必要的心理学与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心理训练与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要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身心的特点,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易于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预防教育。

第四,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各门课程的教师都要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果说专门心理健康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在各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则是副渠道,它可以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必须构建一个由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统一的全新的课程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将有助于改变各科教学的现状,这是带动大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

第五,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助活动。

要通过给学生开办讲座的形式,告诉学生在心理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以及预防和矫正办法。要利用墙报、广播、电视、报纸、小册子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和手段,广泛开展知识宣传,普及心理卫生常识。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学会各种生活机能,即分析和解决问题、应付挫折、表达思维和情绪的能力,以及学会各种心理求助的能力。

第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可使长期处于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如在活动中体现的团队意识,可以防止学生犯个人主义的错误,注重集体荣誉和团结精神,克服学生注重自我的狭隘的思想意识。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能有效地将各种管理思想、管理意识注入到学生活动中,培养自觉参与意识和自觉接受教育的能动性。

第七,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各高校要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摸查,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从学生骨干、辅导员、班主任到院系、部门、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机制,建立健全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校医院、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通过建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努力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酿成严重后果。

第八,开办家长学校,改变家长传统的教养方式。

家长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提高家长素质,改善家庭教养方式的途径,它比一些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宣传对家长的影响更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家长学校可以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要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并能够妥善处理孩子某一阶段发展所面临的某些特定问题。尤其让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他们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他们的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心理规律。父母要多给子女一点理解支持和鼓励,对子女的要求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能不切实际地对子女要求太高,帮助孩子减轻心理负担,从而借助家庭的力量来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九,改善社会大环境,消除社会阴暗面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形成扶危济困、尊老爱幼、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社会各界要加大对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努力为青年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十,大学生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疏导。

从根本上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完成。为此,建议大学生朋友要不断加强自我教育与自我心理训练,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能力。要学会并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并在生活、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如:学会微笑;多角度思考问题,辩证地看问题;想自己高兴的事;及时转移、暂时回避不愉快的事;深呼吸闭目养神放松法;欣赏音乐法;体育锻炼法;散步谈心法等。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要提高自信,保持健康的心态。自信是人们充分估计自我力量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能够实现的心理状态,有了自信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

要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友谊永远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阳光。和朋友们分享自己的快乐,分担自己的痛苦,这样才会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

青年大学生,让我们张开心灵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奋勇搏击、不断翱翔吧!

(责任编辑:文雪)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