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产生言语冲撞。面对冲撞,如能多些宽容,少些争执,多些幽默调侃,少些急躁冲动,多些温文尔雅,少些粗暴无礼,那么,一触即发的言语冲撞便会在宽容中缓解,在幽默调侃中消散,在温文尔雅中化为笑声。就是说,只要积极想办法,与人为善,就可避免言语的冲撞,使生活充满欢歌笑语。
言语冲撞,大多因有人爱夸大其辞,把无谓的小事引申抬高到不可调和的高度,把矛盾激化,言语冲撞便难以避免。但是,如果有一方能在冲撞将发生之时,本着与人为善的原则,巧妙地纠正其偏失,便可有效地遏止冲撞的发生,进而可收到出乎意料的好效果。如妻子在丈夫的朋友面前数落丈夫太懒,说:“你看这人,懒得跟猪一样,铁锨都翻不动。”丈夫并未发火,笑着说:“比猪稍强,猪要人喂,我吃饭从不要你端;也不用铁锨,只要你沉下脸,我就手忙脚乱了。”妻子和丈夫的朋友都忍不住笑了。
丈夫的高明处在于:妻子虽在朋友面前扫他的面子,他未把这种不给面子提高到故意找碴儿的高度,而是从避免冲撞的角度出发,说比猪强,吃饭自己端,也不用铁锨翻,妻子沉脸他便手忙脚乱。一方面纠正妻子说法的偏失,一方面又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妻子在家为老大的意向,加上话很机智,其中不乏自我调侃,幽默风趣。故而,一场可能形成冲撞的对话,因丈夫的巧言善意纠偏,在笑声中风消云散。
冲撞的形成,往往因为双方剑拔弩张,互不相让。冲撞将形成时,如果其中一方让步,便不会升级;如果该对方道歉,而这一方却表示歉意,便会化解矛盾;如果道歉者能多些调侃,不仅能化解矛盾,还可妙趣充盈。例如,在公共场所,一青年人不慎踩了一老年人的脚。青年人不但未向老人道歉,却说道:“这可不怪我,是你把脚放到我脚底下的,再说,我也不过是轻轻踩了你一下,肯定不要紧!”青年人态度虽温和,但这番话显然不礼貌,一般是会把矛盾尖锐化的。可老人极有修养,语言也极有趣,他笑着对青年人说:“你这些话,本来该我说,现在你替我说了。看来我得双倍感谢您了!”周围的人都笑了,年轻人自感失言,便忙向老人道歉。
老人本应接受青年人的道歉,但青年人却说出是老人把脚放在他脚底下的话,似有责怪老人之意。老人顺其话头反过来向青年人道歉,而其意显然包含着对青年人无礼的委婉讽劝,也指出了青年人的失礼。正是这种反意道歉,既收到了教育年轻人要讲礼貌的效果,又不乏风趣幽默。正因此,一场可能尖锐化的矛盾在睿智老人的谈笑中以喜剧的形式化为乌有。
一些矛盾,往往在貌似正确而难以辩驳的形式下被矛盾的一方坚持。要化解这种矛盾,如能找一个比较巧妙的切入点,运用归谬之法,一语中的,切中肯綮。便可化解矛盾,迎来笑声。一烟民去商场买烟后,便点燃猛吸。售货员以商场不许抽烟阻止。烟民非但不听,反问道:“不让抽,为什么商店要卖烟?”结果二人争执不下。商店经理闻讯前来,听罢二人陈述,便笑着对烟民说:“我们商店还卖手纸呢。”周围的顾客闻之哄堂大笑,烟民也笑出声来,于是便掐了烟。
烟民之所以听了经理的话便心悦诚服地掐了烟,就是因为经理十分友好地运用了归谬之法,使烟民明白自己的做法欠妥。烟民的推理大致是:你们商店卖烟,说明商店可以抽烟。经理的话,就是运用烟民的推理形式,把他的观点推至荒谬的地步。经理的归谬是这样:你认为商店卖烟,便可在商店抽烟;那么,我们商店还卖手纸呢,你总不至于会认为可以在我们商店大小便吧!虽然后一半经理并未道明,其意还是含蓄地表达出来了。周围人的大笑和烟民的掐烟,都说明了经理的话大家都心领神会了。再则,经理不把后一半话说出来,显然是抱着以理服人的友好态度来说服烟民的。正因为经理用了归谬之法,但又不失友好,故而才使烟民自感理亏,无言以对,把一场已经激化的矛盾在一片笑声中处理得妥妥帖帖,皆大欢喜。
总之,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唯有不断想法设法化解消弥矛盾,生活才能变得有滋有味。
(责任编辑:文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