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加强同学们对课堂的理解,勘查技术与工程的同学们在赵峰、夏青松、连承波、张云峰、冯明友等老师的带领下于2015年4月7日到重庆市北碚区进行野外实习。
此次实习可以分为“地层观察与描述”、 “沉积相观察与描述”、“构造地质实习”三个方面的内容。每一个实习都分成5组,由5个老师带队到各个观察点进行观察和研究。
首先进行的是为期三天的“地层观察”,同学们翻山越岭到观测点,观察地层,测量产状。与此同时,岩性描述,信手剖面图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从“茅口组”到“须家河组”都有同学们认真观测的身影。泥岩,燧石团块,泥晶灰岩,生屑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不同的岩石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被同学们逐一辨别出。纵使走到饥肠辘辘,筋疲力尽,也无法阻挡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地层的探索。通过多天的实习,同学们已经可以根据岩石的颜色,岩性,古生物等判断出地层的年份及形成的过程。
接着进行的是为期一周的“沉积相观测与描述”实习。爬过嘉陵江边的巨石,穿过须家河组的草丛,只要有明显的沉积现象就有我们队员的观测身影。大家手持地质锤、盐酸、罗盘等工具仔细寻找明显的相标志,辨别沉积岩的种类,推测古代的沉积环境。即使遇到不同的意见,也通过相互的辩论和询问老师找到正确的答案。纵使天公不作美,也无法阻挡同学们寻找最客观沉积环境的决心。雨小打伞观察,雨大就盼着雨停,只要可以,队员们就出发去观察,绝不拖泥带水。
在经过10天的“地层—沉积岩”的观测后,同学们都有一种疲惫感,但是这不是同学们可以懈怠的借口。青春不允许我们等待。“构造实习”就在这种疲惫与激情并存的气氛中开始了。大家拿上地质锤,地形地质图翻越在巨大的观音峡背斜之上。公路旁,河道边都有队员们观测记录的身影。即使当地的农民不愿意借出道路,同学们也披荆斩棘,自己开辟新的道路,用双脚丈量了这一寸一寸土地,一层一层岩石。从观音峡南东翼到北西翼最后都被同学们刻画在了米格纸上。
十七日的实习时间已经过半,没有惊天动地的行动,没有泣鬼神的豪情壮语,但是2013级勘查的同学们已经把自己的心融入到了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对当代大学生做出了最好的注解。
通过此次的实习,同学们掌握了地层,沉积相,构造等野外观测及分析的地质技能,对课堂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图、文/侯祎斐)
白庙子飞仙关组飞二段沉积构造观察
(责任编辑:王申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