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实验室内学生们正在测试妙手手术机器人。本报记者 张劲松 摄
本报天津4月29日讯(记者 柴葳 万玉凤 董鲁皖龙)今天,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林草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协在天津联合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要求,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推动全国高校掀起一场“质量革命”,形成覆盖高等教育全领域的“质量中国”品牌,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清出席会议并致辞。
陈宝生指出,2009年启动实施系列卓越拔尖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规模扩张全面转向内涵式发展,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将原先的单个计划变成系列计划的组合,由“单兵作战”转向“集体发力”,标志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成形成熟,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从跟随跟跑转到部分领域并跑领跑,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写好“奋进之笔”的一次“质量革命”,体现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陈宝生指出,高教战线要把“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作为新时代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打造高等教育“质量中国”的战略一招、关键一招、创新一招,继续推动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往实里做、往细里走、往深里去,真正把高等教育的质量立起来。一是立足新时代,强化担当意识。要把强化担当意识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首要要求,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紧紧扭住“两个根本”,牢牢把握“提高质量、推进公平”两大时代命题,真正担当起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新时代责任。二是面向新变革,强化战略思维。要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需求,加快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的人才培养,更多样化、更综合化、更集群化、更智能化、更国际化,推动并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三是创造新模式,强化创新精神。要强化创新精神,按照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守正创新的原则,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高等教育中站稳脚跟。四是提升新内涵,强化质量效果。要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做到标准先行、评价护航、文化为魂。
陈宝生强调,世界高等教育正处于深刻的根本性变革之中,我们必须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强化使命感、责任感、奋进感,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把“六卓越一拔尖”计划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要打好组合拳,聚焦本科教育的关键点,巩固已有改革成果,抓好当前工作重点,着力构建长效机制。要打造生力军,立足当下、面向明天,抓好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要打开突破口,紧扣学生学好、老师教好、学校管好三个关键,让学生忙起来、教学活起来、管理严起来、课程实起来、学科特起来,让新时代本科教育高起来、强起来、亮起来、好起来、香起来。
会上,陈宝生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拔尖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颁发聘书。教育部依托天津大学成立的“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主持大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作会议交流发言。中央有关部委相关部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直属高校及部省合建高校、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参加会议。
—— 链接 ——
2009年,教育部会同中组部、财政部共同启动实施“拔尖计划”,在20所重点大学建立一批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探索高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体制机制。
自2010年起,教育部又先后联合10多个部门推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6个“卓越计划”,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将把原先的单个计划变成系列计划的组合,由“单兵作战”转向“集体发力”,在原有基础上拓围、增量、提质、创新,扩大各计划实施范围和规模,增强改革力度,努力探索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国模式、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
2019年至2021年,教育部将分三年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该计划的三项核心任务是,面向所有高校、所有专业,全面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一流基地,也就是建金专、建金课、建高地。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30日第1版 版名: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