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陕224、陕43酸性气藏储气库易产出酸性气体,影响钻采、地面工艺及设备选型的特点,为探究储气库运行过程中酸气变化规律,为储气库设计与建设提供支持,本项目开展了以下研究:
1、生产动态与酸气溶解研究。通过分析储气库生产动态数据、高压物性及组分变化数据60余井次,确认陕224、陕43储气库地层水中H2S、CO2处于非饱和溶解状态,水中溶解量极少,对产出气体中酸气含量影响较小,可以忽略。
2、机理模型研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共计设计8组28个机理模型,研究表明,酸气初始含量、工作气量、采出程度、井距、气井工作制度等因素对储气库酸性气体淘洗速度影响较大,地层水中酸气溶解量、注采速度等对酸气淘洗速度影响较小。
3、储气库产出酸气规律研究。结合地质、测井、相渗资料,建立陕224、陕43储气库地质模型与数值模拟模型,并在历史拟合基础上,开展了11组不同方案下酸气指标预测研究。在目前生产条件下,陕224储气库H2S含量在10个运行周期后可低于20mg/m3(外输气H2S含量上限)。对于该类已完建储气库,可通过适当增加工作气量、部署加密井、优化气井工作制度等措施以提高酸气淘洗速度。陕43储气库表明,未完建储气库可通过在酸气初始浓度低值区布井、提高井网密度、增加工作气量、优化注采模式等措施加快酸气淘洗速度。
4、本项目密切结合了酸性气藏储气库运行实际,对采出气体中酸气含量变化规律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加快储气库酸气淘洗速度的相关方案,有利地指导了酸性气藏储气库建设与生产,保障了储气库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