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正文

学术交流

新材院二十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报告之三十三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1日    作者:向东    编辑:赵哲    审核:武元鹏    点击:[]

报告题目:微粘控与电池聚集态结构调控研究

报告人:王宇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

报告时间:20231123日(星期四),上午1030-1230

报告地点:明志楼B302

报告人简介:王宇,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院长助理,国家“四青”人才,美国R&D 100 Award(专利界“奥斯卡”奖)获得者,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微粘控课题组(MAGIC-X Group)负责人。其研究以微粘控为学术思想,围绕高分子加工与先进能源材料及器件加工中的聚集态结构和界面调控问题,展开基础和应用相结合的研究。目前,在微粘控思想指导下已发展出“纳米蒸汽沉积”造粒技术,高性能聚合物电解质凝聚态微粘控技术、电极微环境聚集态微粘控技术等多个重要概念和能源材料加工新技术。并以通讯作者在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CS Nano, Energy Storage Mater.等材料科学领域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授权5项。目前,担任中国流变学分会青年委员,能源化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杂志青年编委。

报告内容摘要:电池作为一个多组分协同、多组件集成的电化学反应系统,其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不仅依赖于每个组分的结构-性能调控,也极大依赖于我们对组分及组件(电极、电解质等)微观聚集态结构的理解和控制水平。为更好系统地理解并有效调控电池微观结构,报告人将先介绍电池中电极活性颗粒微环境的重要概念(Microenvironment of active materials, ME@AM)及其聚集态结构调控对电池技术发展的潜在意义;然后围绕电极微环境结构与性能调控,介绍其借助微粘控思想发展出的多种先进电池材料及加工技术。借助上述概念,报告人希望从一个全新视角来理解电极微结构及其形成演变过程,同时找到其与粘接剂特性,电解质特性、电极加工工艺、电极组成及配方等冗杂因素之间的可能内在科学关联。这对电池中几乎所有组分的研究、电极加工、电池制造以及电池实际服役行为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都可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主办单位: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开发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页岩气高效开采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能量转换与储存先进材料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太阳能燃料与绿电利用重点实验室

成都市科技青年联合会材料能源专委会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上一条:2023年第三届可持续发展材料论坛暨《SusMat》学术年会会议通知 下一条:新材院二十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报告之三十二

关闭

版权所有 金沙娱场城app7979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学院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联系电话:028-83037406 邮编:610500

Baidu
sogou